第56號
名 稱:關于擴大食品安全隊伍建設的建議
交辦意見:徐州市食藥監局、編辦分辦
建議內容簡介:
擴大監管人員隊伍。要像抓計劃生育那樣抓食品安全,計劃生育人員從中央到地方到社區到村委會都有專職人員,現在計劃生育已經由管理轉向了服務,不需要再設置這么多人。建議調整編制,將人員向食品安全隊伍傾斜,同時,加大資金投入的力度,確保食品監管隊伍兵強馬壯。
承辦意見:
2016年4月22日,徐州市藥監局收到人大代表在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上提出的“關于擴大食品安全隊伍建設的建議”議案后,局黨組高度重視,局主要負責人專門組織召開人大建議辦理工作會議,認真學習、討論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議和意見,并結合該局工作實際認真予以落實。
(一)強化統籌協調,落實工作責任。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于加強食品安全的決策部署,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形成了完善的推進機制。一方面切實履行政府職責。市縣兩級政府對食品安全負總責,每年將其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加大力度、統籌推進。充實調整了食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增加至28個,每年召開全市工作大會,研究部署工作。《政府工作報告》也對食品安全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并跟蹤督查,食品安全專項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各縣(市)區政府也成立相應組織領導機構,將食品安全監管、監督抽檢經費單獨列入財政預算并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嚴格落實工作考核。市委市政府連續多年將食品安全納入縣(市)區科學發展、部門績效考核評價體系。與各縣(市)區、市食安委各成員單位分別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書,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二)落實改革舉措,形成監管合力。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完成市縣兩級監管機構改革,建立了從市到縣直至鄉鎮基層的統一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加強了食品監管隊伍建設。一是強化職能整合。市級整合食藥監、工商、質監、衛生等部門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檢驗職能,組建了新的食藥監局。各縣(市)區相應調整職能,實現食品生產、流通、餐飲全過程由一個部門監管。二是強化監督力量。按照“有責、有崗、有人、有手段”四有要求,市級層面在市食藥監局設立20人的執法稽查隊伍,掛執法稽查支隊牌子,市公安局組建食藥環偵支隊,并長期派駐民警在市食藥監局聯合辦公。縣級層面明確人員、設備向食品藥品監管工作傾斜,成立食藥環大隊查處違法犯罪案件,切實加強一線執法力量。三是強化基層體系。按照推進監管重心下移的工作思路,在鄉鎮(街道)共設置80個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派出機構,各行政村(社區)設立1-2名食品安全協管員,監管網絡日趨健全。
(三)堅持示范引領,推進放心消費。以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必需品為切入點,以典型示范帶動食品安全,組織實施食品安全五大放心工程。一是食品安全城市創建工程。召開新聞發布會,遴選豐縣、邳州市、云龍區、泉山區作為首批參創單位,加大指導督導力度,推動創建工作有序開展。二是便民早餐工程。連續第6年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示范店總數已達220家,“10分鐘便民早餐圈”全面形成。三是中小學生營養餐集體配送工程。漢中福禧、天勤實業投入近億元建設了國內領先的2條生產線,單餐可配送學生營養餐6萬份,從源頭上擠壓無證小飯桌的生存空間,解決了學生午餐的營養和安全問題。四是餐飲集中區建設工程。在主城區建設并投入運營的小餐飲集中經營場所19個,農貿市場鄰里中心便民早餐區21個。五是新建、改建小區配套建設餐飲場所工程。協調規劃、建設部門在6個新建、改建小區配套建設了小餐飲經營場所,有效解決了新建小區居民的生活難題,防止出現占道經營、“破墻開肚”非法營業、油煙擾民等問題。
(四)堅持嚴格監管,推動食品市場持續好轉。實行豆芽豆制品備案管理,建立動態檔案,推行隨貨同行單、定期抽檢、產品公示制度,抽檢豆芽63批次,取締無證窩點5家,立案2件,刑拘2人,備案3家。以落實“四個加強”(加強準入管理、加強巡查監管、加強日常監測、加強案件查辦)規范農貿市場農殘檢測,累計投入檢測經費近100萬元,培訓主城區45家農貿市場90名檢測人員,免費配備發放檢測試劑,檢測食用農產品4407批次。探索開展熟食店專項整治,督促落實亮證經營,公示產品信息,免費配發1000只口罩、12000付手套。開展蟲草類保健食品、以銀杏葉提取物生產保健食品、化妝品備案產品的核查工作,出動檢查人員640人次,檢查保健食品經營企業314家,查扣庫存銀杏葉19.3公斤取樣送檢,核準保健食品委托生產2家、化妝品備案產品66種。推進餐飲量化分級管理,組織餐飲企業開展放心食用油承諾簽名和集中采購活動,督促落實《江蘇省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操作指南》規范,嚴查“三無”、過期和仿冒食品,累計出動檢查人員9015人次,檢查學校食堂875家,食雜店5623家,責令整改141家、停業整頓10家,立案處罰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