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藥物都可對胃黏膜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傷而引發藥物性胃炎,比如非甾體抗炎藥、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抗風濕藥,以及某些抗菌藥等。
服藥之所以會引發胃炎,在于藥物的“攻擊”作用攻克了胃屏障的防御。藥物在引發胃炎中有四“招”:第一招,藥物本身對胃黏膜的直接刺激和損傷;第二招,藥物抑制胃黏膜分泌各種防御物質;第三招,促進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為“攻擊”助陣;第四招,減慢胃黏膜上皮細胞的更新速度。各種“傷胃”藥物各有不同的招數,有的一種藥同時有兩三招。例如“傷胃”代表藥——非甾體抗炎藥和抗風濕藥。
非甾體抗炎藥具有解熱、鎮痛和抗炎作用,因其化學結構與腎上腺皮質激素不同,故稱非甾體抗炎藥。本類藥物起效迅速,可減輕炎癥腫脹,解熱,減輕疼痛并能改善功能,故臨床應用廣泛,其用量僅次于抗生素。常用的非甾體抗炎藥包括阿司匹林、消炎痛、芬必得、莫比可、布洛芬、瑞力芬、炎痛喜康、扶他林、萘普生等幾十種藥物。
非甾體類抗炎藥的副作用主要是胃腸道反應,重者可致消化性潰瘍及出血、穿孔。故用藥劑量不可過大,用藥時間不宜過長,一旦關節腫痛癥狀緩解及晨僵消失后,即可停藥。患者要注意不要頻繁更換藥物,更不可同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該類藥物。
抗風濕藥中的柳氮磺吡啶,具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及降低風濕因子的作用。金諾芬具有抑制單核細胞分泌白介素和抑制膠原合成作用。其他抗風濕藥還包括磷酸氯喹和羥氯喹,以及免疫抑制劑中的甲氨蝶呤、硫唑嘌呤、來氟米特等。某些抗菌藥如復方新諾明、四環素、紅霉素也可引起胃炎、胃潰瘍的發生。
閱讀下一篇
補充鐵劑的同時服用一些維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