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歲的李老先生因感冒出現了發燒的癥狀,家人擔心高燒對老人身體不利,治病心切的家人,遂在藥店為李先生購買了退燒藥后,又給他買了退熱栓。連用兩種藥后的李先生沒過多久,便出現了出汗、無力、心慌的癥狀,片刻已汗濕了3件內衣,家人遂將他送到醫院急診。經檢查,李先生血壓較低,只有90/60毫米汞柱,大量出汗導致脫水比較嚴重,經過治療病情才得到控制。
退燒藥本來就不適合聯合使用,老年人用藥更需嚴格控制劑量。一般來說,60歲以上的老年人用藥應為青壯年人的四分之三以下劑量。老人在服用解熱鎮痛藥時,應注意臟器功能,如并發高血壓、動脈硬化、腎功能減退等疾病時應慎用。伴有心臟病史者服用解熱鎮痛藥后,發生胃腸黏膜組織損傷的危險性可增加80%,應慎用。 老人免疫力較差,體溫調節系統比較遲鈍,再加上神經系統對發燒的感知反應力有所下降,發熱可能不明顯,甚至感覺不出自己發燒,因此很容易延誤診斷及治療,發生并發癥的幾率也增高。更重要的是,老人發燒原因比較復雜,濫用退燒藥,會掩蓋病情,延誤治療。因此,家人應首先注意觀察老人,一旦出現頭暈、乏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時,就給他們量量體溫。正常人的體溫一般為36.5℃~37.5℃,由于老人代謝慢,體溫可較此范圍偏低。當老人發燒超過38℃時,最好先到醫院查一下,確認是普通感冒發燒后,可在家采取降溫措施,如用冰袋冷敷頭部、酒精擦浴,避免熱量蓄積引發高熱。為補足出汗流失的水分,需多喝水或果汁。
閱讀下一篇
大多數慢性病患者都離不開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