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醫藥頻道:相對于處方藥來說,非處方藥(OTC)具有安全性較高、療效確切、便于自我使用、用藥期間不需要監測、便于貯藏、不易成癮、不良反應較低等特點。雖然患者可以自行購買非處方藥,但并不是說它就絕對安全,更不能隨意購買、任意服用。那么,在選購和使用非處方藥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買藥 要看清藥物成分
清楚判斷,明確疾病癥狀 在選藥前,患者需應用自己的醫藥學知識,結合自己的癥狀做出明確的疾病判斷;或者能清晰表達疾病,在銷售藥品的專業人員指導下選擇藥品。如果無法清楚判斷自己的疾病,則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盲目購買藥品會延誤治療或者加重疾病。
★特別提示:心臟病和胃病看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疾病,但癥狀都是胸骨后疼痛及灼燒感,在自行判斷時容易混淆,尤其是老年人,本來是心臟痛,卻當做胃病來治,就會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選擇廠家,查看藥品包裝 藥品包裝盒上都寫有適應證,應看清楚是否符合自己的癥狀。同樣的藥品不同廠家生產的質量是不一樣的,要盡量選擇信譽好的知名大藥廠。要查看生產日期和有效期,盡量避免買到近效期(距有效期6個月內)的藥品。
看清成分,防止重復購藥 大部分非處方藥都有很多個生產廠家,同一種藥只有一個通用名,但不同的廠家就有不同的商品名,選購的時候要看清楚,不要重復用藥。
★特別提示:胃藥洛賽克和奧西康,成分都是奧美拉唑,無需同時使用兩種藥。復方感冒藥白加黑的成分有對乙酰氨基酚、偽麻黃堿、右美沙芬和苯海拉明(夜片),而泰諾的成分是對乙酰氨基酚、偽麻黃堿、右美沙芬和撲爾敏。兩種藥的作用是一樣的,而同時服用撲爾敏和苯海拉明還會加重頭昏、嗜睡的不良反應。
注意配伍禁忌,減少合并用藥 有些患者治病心切,以為用藥品種越多,病好得就越快。殊不知聯用不當,不僅療效不增加,還會讓不良反應增多。
★特別提示:某心臟病患者一直服用地高辛,某天覺得有咽痛癥狀,就自行使用了紅霉素,第二天就發生了眩暈等不良反應。究其原因,紅霉素有抑制代謝酶的作用,可使地高辛濃度升高。而地高辛本來治療安全范圍就很窄,極易達到中毒劑量,導致惡心、眩暈甚至心跳驟停。這樣的患者如果必須使用抗生素,可換成頭孢類或青霉素類。
用藥 注意用法用量和服藥時間
仔細閱讀說明書 正規藥廠生產的藥品,其說明書一般都有詳細的信息,在用藥前應重點關注的內容有適應證、禁忌證、不良反應、特殊人群用藥、用法用量等。
學會正確用藥 正確用藥包括正確的用法用量、正確的用藥時間,有些藥物還需要正確的飲食調節。用藥前應弄清藥品的規格,即每片、每袋或每粒分別含多少主藥,每次服用多少,很多藥物還需結合患者的體重、病情、年齡等因素判斷服用劑量。有些患者認為非處方藥安全性高,多服不會有問題,這是很危險的。飲食調節包括服藥是在餐前還是餐后,或是某些食物不宜同時服用等。
★特別提示:阿司匹林等非甾體類抗炎藥有明顯的“天花板效應”,即劑量增加至一定程度后,再增加藥量,其鎮痛效果并不能得到相應的增強, 而不良反應和毒副作用卻有明顯的增加。
藥物用法中說每天3次,并不是說24小時中隨意3次服用就可以,也不是三餐時吃,而是每8小時1次,以保證盡可能穩定的血藥濃度。
嗎丁啉在餐前半小時服用可使進餐后胃腸道恢復正常蠕動,而空腹服用思密達可使藥物較快達到小腸而起到止瀉作用。
葡萄汁可以使降血脂的他汀類藥物濃度增加3~4倍,而過多攝取蛋白類食物會影響抗過敏藥物的療效。
要防潛在的危險 非處方藥并非沒有不良反應,在使用這類藥時,人們往往容易忽略其潛在危險。
★特別提示:口服抗生素可能引起過敏反應;短期內大量服用維生素C可導致多尿、皮疹等,長期濫用維生素C有導致結石和加快動脈硬化的危險。
出現異常要停藥 用藥后如不見效,或病情加重,或出現不能耐受的胃腸道反應,出現皮疹、瘙癢、高熱、哮喘及其他異常癥狀,可能是藥不對癥或是藥物本身的不良反應。部分癥狀會在停藥后消除,如果癥狀嚴重或者持續,則需停藥并立即去醫院診治。
延伸閱讀
■非處方藥分甲乙兩類
非處方藥根據其安全性又分為甲類非處方藥和乙類非處方藥, 分別在藥盒上用紅色和綠色字表示。相對乙類藥,甲類藥在臨床使用時間較短、安全性較低。甲類藥只可在醫院、藥店銷售,乙類藥可以在醫院、藥店、超市、賓館等地方銷售。
■處方藥、非處方藥身份可能互換
根據使用過程中出現的情況,處方藥可能改成非處方藥,反之亦然。一般情況下,所有新上市的藥品都是處方藥,如果上市后再評價證實其安全有效,則有可能改為非處方藥。例如氨酚氯雷偽麻緩釋片,于2005年獲準上市銷售,2011年轉為非處方藥。反之,非處方藥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如出現某些危險因素,如以前是非處方藥的安眠藥,因出現患者不當使用或有意過量服用導致自殺的情況,后來改為處方藥。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同濟醫院藥學部 杜 光 陳 倩
徐州醫藥熱線:0516-85707122
杜光 陳倩:買非處方藥 不能光看商品名
閱讀下一篇
與下列藥物合用,可增加低血糖的發生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