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將機體無器質性病變,但是有一些功能改變的狀態稱為“第三狀態”,我國稱之為“亞健康狀態”。亞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部分生理功能下降的狀態。亞健康的具體表現有精神不振、情緒低落、郁郁寡歡或急躁易怒,反應遲鈍,失眠多夢或嗜睡,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煩躁焦慮,頭暈頭痛,心律不齊,心慌,胸悶等。
中醫專家認為,根據每個人個體體質的不同進行辨證治療,有助于阻斷亞健康狀態發展到疾病狀態。專家根據癥狀將亞健康狀態分為以下五種類型,并建議出現較重的臨床癥狀的患者應在專家指導下使用中藥或湯劑加減進行亞健康調理。
肝郁氣滯型
癥狀為心情郁悶,或心煩易怒,胸脅脹滿,善太息。兼見心悸不寐,上腹飽脹不適,口苦,舌淡紅或暗紅,脈弦或細澀。治則:疏肝理氣解郁。方藥:柴胡疏肝散加減。
痰濕內生型
癥狀為胸脘痞悶,惡心納差,身重困倦,頭暈如蒙,兼見咳嗽吐痰,大便溏薄,苔白厚膩,脈濡或滑。治則:健脾祛濕。方藥:香砂六君子丸加減。
閱讀下一篇
用腦過度當心心理疲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