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殘聯/嘉道理慈善基金會社區康復服務合作項目領導小組日前邀請世界衛生組織(WHO)著名社區康復專家英國倫敦大學希拉?舒爾茲教授、澳大利亞哥丁科技大學坦尼亞?帕克教授和中國農業大學劉林教授、香港復康會專家魏國榮女士等對中國殘聯/嘉道理慈善基金會社區康復服務合作項目進行了末期評估。
嘉道理慈善基金會項目主任李健民先生也全程隨同評估。中外評估專家分二組,從10月23日至30日,在南皮縣、寧城縣、平安縣、會寧縣和吉首市(縣級)等5個項目地區,考察隨訪了17個鄉鎮、27個村、87戶殘疾人家庭,組織了9個參與式(PRA)的殘疾人及其家屬、村民訪談會,隨機采訪了省、市、縣、鄉行政管理人員和殘聯人員。評估專家從訪問的各個對象中得到的總體印象是項目覆蓋的殘疾人及家庭實實在在從社區康復中受益。
評估專家從考察訪問中深刻體會到項目原計劃的網絡建設、需求調查、宣傳康復知識、建立統一的檔案管理系統、各級人員培訓等項目基礎目標和建立康復服務中心、配備適宜康復設備、向殘疾人及其家庭提供康復服務、開展殘疾教育和加強政府部門合作進行全納教育、職業培訓等項目服務性目標都已經達到,訪問的所有殘疾人都從中受益。評估專家下鄉走村入戶深深感到社區康復服務合作項目已經深入人心,得到項目地區各級領導的廣泛重視;鄉鎮、村各級康復服務檔案建立齊全并普遍使用;鄉鎮衛生院、學校專業人員和村醫等康復人員得到了康復培訓,普及和提高了康復知識技能;各類殘疾人普遍得到康復服務,肢體殘疾人和兒童尤為突出,自制的康復器械和輔助器具發揮了很好作用,改善了功能障礙狀況;截癱殘疾人配發了輪椅,增加了活動空間;通過項目活動殘疾兒童入學率高達70%以上,殘疾人家庭普遍得到救濟,許多貧困殘疾人家庭還納入了低保;康復成功的殘疾人士在項目的支持下重新參加生產勞動或發揮一技之長,維持家庭收入增長,表現了殘疾人自強、自立、為社會做貢獻的頑強精神;每個項目縣均建立了1000平方米以上的康復服務中心,有了為殘疾人提供康復服務的資源中心和服務基地。為今后社區康復發展奠定基礎。
嘉道理慈善基金會項目主任李健民先生表示,經過評估認為這個項目做的很成功。通過宣傳工作,項目地區的社區康復服務的社會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許多殘疾人經過康復服務功能有很大改善,精神心理狀態有了很大改變,經過殘聯各級人員的艱苦努力,有了向全國推廣貧困農村殘疾人社區康復的5個平臺。
湯小泉理事長在認真聽取專家的評估反饋意見后,高度評價專家的辛勤務實的工作作風,堅定地表示和嘉道理慈善基金會合作的社區康復服務合作項目不會半途而費,中國殘聯會繼續支持和幫助項目地區的社區康復工作,使它可持續性發展,為全國貧困農村地區的殘疾人社區康復樹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