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節,入秋后,氣候變化及晝夜溫差懸殊,氣候變化無常,此時若不注意日常保養,一些疾病便會乘虛而入,胃腸病就是其中之一。為了能讓廣大人民群眾渡過這個“多事之秋”,全程導醫網特邀徐醫附三院內鏡中心主任唐采白,請她談談秋季常見胃腸病的特點與防治知識。
據唐主任介紹,每到夏末秋初,腸胃疾病的患者就特別多,其中,胃脹、胃痛、腹瀉的患者占了大多數。主要分為急性與慢性胃腸炎。急性胃腸炎主要有三種類型:
食物中毒:因進食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如不潔熟食、餿食等所致,初秋時節氣溫仍偏高,防范食物中毒不可忘;
化學物質所致的急性胃(腸)炎:因大量飲酒或服用水楊酸鈉等藥物致胃腸黏膜損傷引起;
物理因素所致的急性胃腸炎:因貪食冷飲或暴飲暴食致胃腸功能紊亂引起。
急性胃腸炎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惡心和嘔吐等,嘔吐物為胃內容物,腹瀉每日3~5次甚至數十次不等,大便多呈水樣,深黃色或帶綠色,惡臭,可伴有發熱。反復嘔吐、腹瀉可出現口干、皮膚干燥、血壓偏低等脫水現象,嚴重時可導致休克。此類疾病危險性很大,很容易危機到生命,建議有以上反映的患者立即去醫院進行胃鏡檢查。
常見的急性胃腸病有如下幾種:
細菌性食物中毒:這是由于食用了被細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具有潛伏期短、來勢兇猛、共同進食者多數人相繼發病等特點。據統計,該病85%以上發生在6 月—9月。主要病因是食品在加工、運輸、貯存、銷售過程中忽視了食品衛生,引起交叉污染。預防此病的關鍵是加強飲食衛生管理,防止食品污染,不吃生的、腐敗的和未經煮熟的肉、魚、蝦、貝類等。
細菌性痢疾: 這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主要是飲食、飲水受到污染所致,還可通過手、蒼蠅接觸食物而傳播。菌痢潛伏期為1天至兩天,臨床癥狀多種多樣,輕重不一,通常起病急驟,先是畏寒發熱、惡心嘔吐,然后腹痛腹瀉,里急后重。因此,出現上述癥狀者,應及時就醫,還要防止擴散蔓延。搞好飲食、飲水衛生和糞便管理,大力消滅蒼蠅,不吃生、冷、不潔、腐敗食物,是預防菌痢的根本措施。
大腸桿菌腸炎:這是由大腸桿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腸炎。一般起病緩慢,主要表現為腹瀉,每日3—5次,為黃色蛋花樣便,量多,隨病情發展可出現發熱、嘔吐、食欲不振、腹痛等癥狀,亦可出現粘液血便、里急后重等與菌痢相似的癥狀。預防該病要做好飲食、飲水衛生和糞便管理。
冰箱性腸炎:也稱耶爾細菌腸炎。耶爾細菌廣泛存在于許多食物中,在-4攝氏度以下的低溫條件中生長繁殖,食用冰箱里的被該菌污染了的食品就可能引起腸炎。因此,冰箱內的食品要生熟分開,進食前要燒熟煮透。
專家提醒:預防腸胃疾病的發作,應該注意一下方面:
飲食要規律、衛生是防止胃腸病的首要問題。 其次,胃病患者飲食應以溫軟淡素為宜,做到定時定量,使胃中經常有食物中和胃酸,防止胃酸侵蝕胃黏膜和潰瘍面。進食時要細嚼慢咽,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粘的食物,更忌暴飲暴食,戒煙禁酒。另外,服藥時應注意服用方法,最好飯后服用,以防刺激胃黏膜而導致病情惡化。
第三,情緒上要樂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與人的心理、情緒息息相關。過度的憂愁、悲傷、恐怖、緊張、憤怒都能導致胃腸病發生。因此,預防和治療胃腸病,要經常保持心情愉快,避免不良因素刺激。
第四,腸胃病人要結合自己體征,適度運動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減少疾病復發,促進身心健康。同時要注意勞逸結合,防止過度疲勞而殃及胃病。
第五,臨床證明,應禁服對胃黏膜有強烈刺激性藥物。如因病需要服用這些藥物時,應在飯后服用或同時加用保護胃的藥物。另外,服藥治療的癥狀消失,也不等于胃腸病徹底治愈。慢性胃腸病多發展為器質性病變,癥狀雖然可以很快暫時消失,但創面還需逐漸地恢復。患者應繼續服藥一段時間,以鞏固療效。
第六,秋涼之后,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褥,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或加重舊病。另外,胃病患者“秋凍”要適度,不要勉強挨凍而凍出病來。
如果您有問題想咨詢,請選用兩種方式:
1.撥打導醫熱線:0516-85707122 電話咨詢。
2.登陸導醫論壇 http://bbs.qcdy.com 在線咨詢,24小時之內在線回復。
徐醫附三院網站:http://www.xyfsy.com
徐醫附三院內鏡中心 http://m.ynyysz.com/xyfsy/n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