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濕疹、血栓性淺靜脈炎等是靜脈曲張的最常見的并發癥。
(1)潰瘍:由于靜脈曲張所致靜脈血回流障礙,局部缺氧及酸性代謝產物堆積,局部抵坑能力下降致合并細菌感染等因素而產生潰瘍。一般好發于小腿內側面,中醫俗稱“臁瘡”。為濕熱下注、氣血瘀滯、瘀滯化熱而腐肌爛肉。慢性潰瘍者多為脾虛、氣血虧損、濕毒留戀所致。其治療主要選用中醫藥為主,早期潰瘍治宜清熱利濕,解毒活血,化瘀通絡。方選五神湯合桃紅四物湯,常用藥物為土茯苓20g,銀花20g,車前子10g,川牛膝10g,紫花地丁15g,蒲公英15g,桃仁10g,紅花6g,當歸10g,川芎10g,赤芍10g,生地15g,茜草10g,每日1劑,煎2次分服。
熏洗法:對慢性潰瘍合并感染者可用利濕解毒,活血通絡的中藥熏洗。常用藥物有艾葉30g,明礬30g,冰片15g,紫草20g,千里光30g,大黃30g,紅花15g。每日1劑,煎出1500ml液體,先利用沸藥液熱氣熏蒸,隨后外洗。
斂瘡法:熏洗完畢,用青黛散(青黛60g,熟石膏120g,滑石120g,黃柏60g,研細末)適量與麻油調配敷患處。
(2)濕疹:局部皮膚有丘疹,脫屑、結痂,干燥脫屑或糜爛潮濕,色素沉著,自覺瘙癢等。中醫認為風濕熱邪蘊聚,肌膚氣血不和所致。治宜疏風清熱利濕,調和氣血。可內服:土茯苓20g,銀花20g,馬齒莧20g,全蝎3g,蜈蚣2條,車前子10g,防風10g,枳殼10g,苦參10g,紫草20g,白茅根20g,每日1劑,煎2次服。
外用濕疹散(黃柏10g,苦參10g,黃芩10g,大黃10g,枯礬6g,冰片3g,研細末)適量與市售雪花膏或面霜調涂患部。或外搽皮炎平軟膏。
(3)血栓性靜脈炎:由于曲張的靜脈內血流遲緩和內膜不平滑,加上細菌侵入,可引起靜脈炎和血栓形成。主要表現為腫脹加重,皮膚發紅,皮溫升高,伴疼痛等癥狀。中醫認為系溫熱下注,氣滯血瘀,熱毒結滯所致。治宜清熱利濕,行氣化瘀。常用藥物有:板藍根15g,茜草10g,紫草20g,白茅根20g,天花粉20g,黃柏10g,蒼術10g,川牛膝10g,土鱉蟲20g,水蛭3g,穿山甲10g,香附10g。一日1劑,煎2次服。并臥床休息,抬高患肢。或就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丹參注射液6支(每支2ml),靜脈點滴,每日1次。或應用抗菌素及蛋白酶類藥物。
局部處理,可做局部熱敷,或應用中藥熏洗。也可應用市售紫金錠成藥適量,研末,用醋調成稀糊狀外搽。
徐州血管病首席專家:
徐龍君,主任醫師,徐州老年病醫院大外科主任,徐州血管病首席專家。畢業于徐州醫學院醫療系,從醫三十余年,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普外科甲狀腺、乳腺、膽囊、胃腸、疝氣等手術。 發表國家級、省級論文10余篇,并獲得新技術獎。
特別擅長:周圍血管疾病的診斷、手術治療。十年來已開展此類手術數千例,為徐州地區此類手術數量、質量之首。
導醫熱線:0516-85707122
導醫論壇:http://bbs.qcdy.com/ (網上咨詢,網下導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