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性跛行亦稱運動性疼痛,當病人按一定速度行走一段距離后,即出現肢體的痙攣性疼痛,只要站立休息,疼痛即便能緩解,故稱為間歇性跛行。這主要是因為肌肉在運動時,代謝加快,需氧量增加,由于有血管疾病,不能運送足夠的含氧物質到達肌肉部位,故出現疼痛;休息后代謝變慢,需氧量減少則疼痛消失。
劇烈運動時,工作量增加,肌肉負荷增大使血流的需要量也增加。在正常的情況下,它是通過心排出量的增加和肌肉動脈床的顯著擴張而達到的。后一種作用由局部產生的具有血管活性代謝物質間接引起,交感神經在這里并不起重要作用。運動時,收縮的肌肉群主動大量地驅出其靜脈血液,以保證高的灌注壓梯度。一般在肌肉收縮時,特別在小腿肌群中產生高的內壓,此時處于“收縮”相的肌肉,其血液嚴重受阻。所以,為了在運動肌肉中保證最大的血流量,很重要的是維持一個高的動脈灌注壓。在動脈干阻塞,側支循環尚不足的病人中,由于灌注壓的明顯下降,肌肉的血流量大大減少。有研究表明,間歇性跛行的病人在運動期間小腿肌肉血流實際上已經停止。
間歇性跛行疼痛的部位與動脈阻塞的解剖位置有相當密切的關系。在下肢動脈疾病中,約有2/3的病人嚴重累及股淺動脈,運動時感到小腿肌肉疼痛,也可放射到膝后和大腿下部。主動脈、髂動脈疾患中,臀肌和四頭肌群因低灌注導致臀部和大腿的間歇性跛行,如累及遠端動脈的血檢閉塞性脈管炎,則在足部發生運動性疼痛。
停止運動將使疼痛很快緩解,從疼痛消失的速度中可獲悉一些側支循環的情況。間歇性跛行嚴重的病人,常主訴足部麻木。在運動后檢查患肢顯示局部冷而蒼白,這是遠離動脈阻塞以外的供應血流被擴張的肌肉血管床所“偷盜”的證據。運動后缺血肌肉產生疼痛的確切機理尚不十分清楚,但已經知道局部沒有應有的運動后血流增加,靜脈氧飽和度減少和靜脈內乳酸的水平異常升高是產生疼痛的重要的因素。
徐州血管病首席專家:
徐龍君,主任醫師,徐州老年病醫院大外科主任,徐州血管病首席專家。畢業于徐州醫學院醫療系,從醫三十余年,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普外科甲狀腺、乳腺、膽囊、胃腸、疝氣等手術。 發表國家級、省級論文10余篇,并獲得新技術獎。
特別擅長:周圍血管疾病的診斷、手術治療。十年來已開展此類手術數千例,為徐州地區此類手術數量、質量之首。
導醫熱線:0516-85707122
導醫論壇:http://bbs.qcdy.com/ (網上咨詢,網下導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