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導醫頻道:膀胱癌是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發病率呈增高態勢。膀胱癌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主要發病年齡為中年以后,并且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男性發病較女性為高。
據市三院泌尿外科管同郁博士介紹,膀胱癌最常見的癥狀是血尿,尤其是間歇性全程無痛性血尿,表現為肉眼或顯微鏡下血尿;尿頻、尿急、尿痛和盆腔疼痛為膀胱癌另一類常見癥狀。
膀胱癌發病原因目前還不清楚,一般認為與吸煙、經常接觸致癌物有關,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染料,橡膠、塑料制品,油漆、洗滌劑等也有潛在的致癌危險。
管博士強調,長期接觸工業化學產品的從業人員如果出現血尿等癥狀時,應該格外注意膀胱癌發生的可能。
診治淺表性膀胱癌的主要手段
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是目前泌尿外科腔內手術中最常用的技術手段之一。它既是診斷膀胱癌的首選方法,同時也是治療淺表性膀胱癌的主要手段。電切術可以達到兩個目的:一是切除腫瘤;二是對腫瘤標本進行組織學檢查,以明確病理診斷、腫瘤分級和分期,為進一步治療以及判斷預后提供依據。目前對于技術來講,該手術方式的合并癥很少,因此是一種較為安全的手術方式。
管博士說,大部分膀胱癌患者確診是處于分化良好或中等分化的淺表性膀胱癌,其中約10%的患者最終發展為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或轉移性癌。淺表性膀胱癌占全部膀胱腫瘤的75~85%。
膀胱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淺表性膀胱癌采用保留膀胱的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是目前主要的治療手段,存在的問題是手術后的復發和惡性進展。
重復電切減少淺表性膀胱癌復發
管博士說,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傳統的單次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會導致腫瘤的切除不徹底。應用重復電切的方法可以延長無腫瘤復發的生存期。所以對初發的膀胱腫瘤患者往往采用稍過度一些的電切治療來減少腫瘤的復發和進展。特別是針對那些高風險的淺表膀胱腫瘤患者來說,要考慮進行重復電切加膀胱灌注治療。
管博士建議,在淺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后4-6周,應當常規再次行電切手術治療。第一次電切中,可能無法觀察到腫瘤的整體。在第二次電切中可將第一次手術時沒有發現的殘余腫瘤全部切除,并有助于發現高分期的腫瘤。在第二次手術中,要將所有可見腫瘤、原先切除后留下的瘢痕、原先組織活檢的水腫區域,包括這些部位的深肌層一并切除。對于多數患者,第二次電切是揭示腫瘤實際情況、是否侵及肌層或范圍廣泛的腫瘤的唯一方法。
管博士最后強調:重復電切不會取代淺表性膀胱癌的電切后的治療和隨訪原則。
本期專家:管同郁:主任醫師,臨床醫學博士,江蘇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徐州市腫瘤醫院(原市三院)泌尿外科主任兼院微創中心副主任、外科教研室主任。徐州市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
擅長泌尿系結石和泌尿系腫瘤的規范化治療,以及微創、腔內泌尿外科手術。主要致力于泌尿系腫瘤基礎與臨床的研究和泌尿外科微創治療方面的臨床工作。目前已發表學術論著10余篇,主持江蘇大學和徐州市科委課題4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