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吹噓自己“很專業”的早教機構只不過是招幾個幼兒園的老師,短期培訓十幾天就開始上崗。
那些所謂的“專家”,只是掛一個名而已。所謂的奧爾夫音樂、蒙臺梭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大部分是偽科學,經營者自己根本就不懂。
在上海浦東八佰伴周圍,早教機構林林總總,讓人眼花繚亂。市民李先生就在附近工作,每天都處在早教機構廣告的包圍之中。近日,李先生看到周圍同事讓孩子參加早教培訓班,不免有些心動。在早教銷售人員的鼓動下,也為自己3歲的兒子報了一個早教班,每月支付3000元。
但是,李先生在給孩子報名后,卻有了騎虎難下的感覺——自己的工資并不高,讓孩子繼續學,似乎有點負擔不起;如果就此放棄,似乎又半途而廢。
“教育從零歲開始”、“開發大腦潛能,三歲之前是關鍵”……近來,不少望子成龍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0-3歲的教育,早教機構日漸增多。但是,《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的早教行業在課程設置、學費價格、師資力量等方面都缺乏統一的標準,而物價、教育等監管部門尚未將其納入管理范圍,“早教熱”背后存在諸多隱患。
閱讀下一篇
醫生解說什么是舌系帶過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