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寶寶自己吃飯呢?很多家長過于溺愛自己的孩子,頓頓飯都要親手為幼兒吃,這樣做并不好哦。家長為孩子吃飯所帶來的危害是很大的,爸爸媽媽應該要從小培養孩子獨立吃飯的習慣才行哦。
家長給孩子喂飯的危害
對咀嚼功能的傷害
由于家長喂飯,往往導致小孩進食時狼吞虎咽,不能充分咀嚼食物,使牙齒的正常發育、臉部的肌肉鍛煉受到影響,對牙齒的堅固、預防齲齒等起到不好的作用,甚至對小孩未來的面容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對消化吸收功能的影響
食物咀嚼不充分,咽下肚子不易消化。心理負擔過重或角色不明。在喂飯的過程中,家長的各種行為和形形色色的表現,給小孩帶來不同程度地心理壓力和傷害。如有的家長由于趕時間,一邊喂飯一邊催促小孩快吃,久而久之會使孩子感到吃飯是一種負擔,覺得進食毫無樂趣。許多孩子對吃飯所持的抵制態度,厭食、挑食的習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還有的家長,在給孩子喂飯時,往往一邊喂飯一邊與其游戲,一頓飯經常要喂一個小時以上。這樣作為孩子心情固然不錯,但是孩子并不明白這是在吃飯還是在做游戲,角色不明。如形成不良習慣,一旦沒有游戲伴隨,飯當然就吃不下去了。這種行為如繼續下去,將導致小孩的注意力不集中,影響今后的學習和工作。還有的家長在喂飯時,為了讓孩子多吃一點,一邊喂一邊承諾給孩子各種東西。這樣一旦形成習慣,孩子就可能認為,通過吃飯可以獲取某些利益。
影響小孩動作平衡的建立。據專家研究,中國人聰明與我們長期使用筷子作為進食的工具有關。孩子自主進食,完成一個進食動作,需要手、嘴、眼的相互協調配合,如用筷子,動作就更加精細,協調與平衡能力就更強。如果到了五六歲仍需家長喂飯,這對孩子的動作平衡與協調,甚至對智力都有不良影響。
那么,如何培養孩子自己吃飯呢?這就要講究年齡了哦。
寶寶自己吃飯的方法
萌芽期:10個月后
寶寶此時開始對餐具表現出濃厚的興趣。10個月以上的寶寶總想自己動手,喜歡擺弄餐具,而且每次喂飯他都喜歡來搶奪你手中的餐具,這正是訓練寶寶自己進餐的好時機。對食物的自主選擇和自己進餐,是寶寶早期個性形成的一個標志,而且對鍛煉協調能力和自立性很有幫助。
黃金期:12~18個月
孩子滿周歲后,就是讓孩子自食其飯的實際誘導期,而其中12~18個月之間,又可視之為“黃金誘導期”;因為在這段時間里,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迅速發展,若給予以適當的誘導,則會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如何讓寶寶自己吃飯?為了孩子的健康,一定要培養寶寶自己吃飯哦
徐州親子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