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導醫紀實:尚女士咨詢:我兒子今年4歲,2個月前發現大便帶血,到醫院檢查治療,經過肛腸鏡檢查,被確診為幼年性結腸息肉。請問:什么是幼年性結腸息肉?怎么治療?
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王振東:幼年性息肉醫學上全稱為幼年性結腸息肉,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兒童消化道良性病變,多發生于直腸和乙狀結腸,偶見于小腸。雖然多數幼年性息肉為良性,但其存在可能引發一系列消化道癥狀,影響兒童的正常生活和生長發育,甚至極少數情況下可能惡變,因此不容忽視。
目前,幼年性息肉的確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但普遍認為與遺傳因素、慢性炎癥刺激、飲食習慣以及某些病毒感染等因素有關。兒童期是身體快速生長發育的階段,腸道黏膜細胞活躍,對外界刺激更為敏感,這可能增加了息肉形成的風險。
那么,孩子出現哪些癥狀需警惕?。”王振東說:首先是原因不明的便血,便血是幼年性息肉最常見的癥狀,血液可能隨大便排出,表現為大便表面帶血絲或便后滴鮮血,有時也可能與大便混合,顏色鮮紅。長期便血不僅會導致貧血,還可能影響孩子的營養吸收和生長發育。其次,還有部分患兒可能出現便秘或腹瀉交替出現的情況,或是排便次數明顯增多或減少,這些排便習慣的改變往往是腸道疾病的重要信號。此外,腹痛或腹部不適雖然不如便血普遍,但一些患兒會抱怨腹部隱痛或不適感,尤其是排便前后更為明顯。這種疼痛雖不劇烈,但持續存在會影響孩子的日?;顒雍蛯W習。較大的息肉在排便時可能會從肛門脫出,形成肉眼可見的腫塊,這種情況雖不常見,一旦發生應立即就醫。
確診了幼年性息肉該如何治療呢?王振東表示:對于單個、體積較小且癥狀輕微的息肉,醫生可能會建議觀察隨訪;而對于多發、體積較大或引起明顯癥狀的息肉,則多采取內鏡下息肉切除術,這是一種微創手術,恢復快,對孩子的影響較小。
王振東表示,預防幼年性息肉的發生,雖然無法完全避免遺傳因素,但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降低孩子患病的風險:
1. 首先是均衡飲食,鼓勵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糖分食物,保持腸道健康。
2. 其次是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維持身體正常的生理節律。
3. 此外適量運動和定期體檢也很有必要,適當運動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減少便秘的發生。
對于有家族史的孩子,建議定期進行腸道健康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