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綜合消息:1月16日,在衛生部召開的醫改專題媒體通氣會上,針對有記者提出,醫保總額預付制度導致一些醫院出現推諉、拒收病人等問題,衛生部醫改辦主任梁萬年說,理論上,總額預付制度不會出現推諉病人等問題,因為施行這一制度的醫療機構的服務人群是相對固定的。但總額控制可能會出現類似問題,而且越好的醫院壓力越大,因為病人都在轉向這些醫院。
梁萬年說,總額控制和總額預付實際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總額控制是醫保經辦部門對醫保基金的管理方式,不是一種支付方式,其實質就是在留下必要的醫保風險基金和管理經費后,經辦部門按照醫療機構的歷史數據、診療現狀等各種因素,將剩下的醫保基金分配給不同的醫療機構。總額預付作為支付方式的一種,最大特點是在醫療機構服務人群相對固定,服務流向、診療秩序相對有序的情況下,醫療機構為固定的人群提供服務,一旦超支,由醫療機構和醫保經辦部門合理分擔,如果結余,則留給醫院自用。由此可見,總額控制和總額預付起到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前者只是控制費用,總額預付則是要促使醫療機構提供分級醫療、優質服務,盡量讓病人在基層就把看病問題解決。
衛生部醫管司司長張宗久認為,支付方式改革實際上是不斷探索的過程,這種探索的核心應該是以病人為中心,并且保障醫療機構可持續地提供比較好的服務。梁萬年認為,當前,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總體趨勢是從后付制轉為預付制,但這一改革應是多種形式,比如按病種、按人頭、DRGs等。實踐證明,任何一個單一的支付方式都難以滿足當前的需要,所以總的來看,應推行混合型的支付方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