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如果懷疑寶寶喝的奶粉里含有三聚氰胺,是不是可以拿到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檢測?食品檢測室的工作人員稱:“當然可以。但是檢測嬰幼兒配方奶粉中三聚氰胺單項的費用就需450元,而做一個嬰幼兒配方奶粉全檢,則需要3萬元!”(9月16日《廣州日報》)
奶粉全檢3萬,這個成本確實不小。但較之于食品安全本身來說,再高的成本也值得,只是這個代價不應由消費者來承擔。一方面,消費者買不起產品質量檢測的單;另一方面,檢測工作本來就是監管部門的事情,不該讓消費者去做監管部門該做的事。
作為一種維權證據和監管手段,技術檢測的作用無可替代。一方面,造假手段的不斷“進步”,本身就要求技術檢測適時跟進;另一方面,作為一種強大的力量,外部特別是公眾監管尤為重要,如何為消費者提供技術上的支持,既是尊重消費者權益的需要,也是營造良好的外部監管環境的需要。否則,離開了群眾的支持,職能監管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因此,解決個人送檢費的問題,不僅是破解個人維權難的命題,更是監管的價值體現。
如何破解?從根本上要強化政府的責任意識和兜底功能。一方面,有必要通過公共財政的辦法或者其他的渠道解決檢測費的問題,給消費者提供技術上的支持,因為法定檢測機構屬于公共服務機構,所行使的職能是為公眾服務的,而不是贏利的。退一步講,即使沒有經費方面的扶持,作為基層食品藥品監管者,職能監管部門也應及時介入維權。另一方面,職能部門應當加大抽檢工作力度,加大送檢的頻率和批次,切實履行主體責任,為消費者提供一個安全的消費環境,只有市場上的產品真正做到了相對安全,那么個人送檢的幾率才會大大下降。
閱讀下一篇
提速為四類重點人群和大醫院發放居民健康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