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狀病毒多發于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是秋、冬季小兒腹瀉最常見的病原體,一般10-12月份是該病毒的高發期,占所有腸道感染病因的50%以上。江蘇省有關專家提醒,患兒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目前雖無特效藥治療,但一般可使用微生態制劑恢復腸道菌群平衡、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等措施進行治療。
江蘇省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盧秋穗說,目前已進入“輪狀病毒”感染高發期,從門診看來因感染“輪狀病毒”導致腹瀉的患兒人數約占門診患兒的四分之一?;純焊腥敬瞬《竞笃鸩〖?,經常表現為發燒、嘔吐、腹瀉。有的早期還伴有咳嗽、流鼻涕等癥狀。嚴重腹瀉時,患兒會出現中重度脫水及電解質紊亂,如不及時治療,還有可能發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繼發腦炎等并發癥從而危及生命。
專家提醒,“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屬于病毒感染,因此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除有細菌感染的并發癥外),否則容易造成小兒腸道內菌群失調、加重腹瀉癥狀。另外,由于嬰幼兒腸壁發育尚未完全,也不要使用成人慣用的止吐或止瀉藥。因為有些解痙藥是通過麻痹腸道蠕動來達到止瀉目的,這樣會使原本不能消化吸收的刺激物質滲入腸壁組織,延遲復元的時間,造成長期腹瀉。
來源:新華網
閱讀下一篇
世界衛生組織:甲型H1N1流感重災區開始“東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