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一切的改革,都需要勇者披荊斬棘;所有的蛻變,都意味著自我突破。
凝神回望,歷史仿佛賦予我們一把神奇的長鏡——
2018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
同月,徐醫附院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在江蘇率先開啟了公立醫院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實踐,拉開了醫院從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的改革大幕。
新的領航者,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勇氣和信念,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帶領4000名附院人,開啟了一段波瀾壯闊的嶄新航程……
手握望遠鏡 領航者意志堅定
管大局,定方向,以思想引領帶動行動突圍
體制改革的東風,將公立醫院再次推到了時代的新跑道。
是繼續保持規模化增長,維持效益優先的經營理念,還是回歸初心,經歷自我革新的陣痛,走向內涵式發展模式?
波濤詭譎,風云未定。當全國大多數公立醫院還在觀望之時,江北徐州,一艘醫療航母乘風破浪,以領航之姿奮勇前行。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這所擁有122年歷史的綜合性三甲醫院,在江蘇省率先貫徹落實了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將中央政策文件和省市委部署要求融會貫通,內化凝煉為醫院“1234”高質量轉型發展戰略,明確提出“打造具有國際視野的現代化區域醫學中心”這一發展目標,以調結構、減加床、強技術、優服務、引人才、鑄文化、細管理等一系列具體舉措,打響了新時代公立醫院轉型發展的“第一槍”。
改革開放40年,正如所有領域的探索一樣,醫療體制改革也進入了艱難的深水區。
“越往前走,越要思考一個問題:醫學的初心是什么?我們走得太快,也該回頭看看,別忘了為何而出發。”王人顥,徐醫附院黨委書記,上任之初便面臨著強勁的改革考驗。他帶領新的院黨委領導班子解放思想,審時度勢,迅速形成了引領全院工作的思想共識——
公立醫院的根本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醫學的初心,就是維護人民健康。
回歸初心、回歸本職、回歸傳統、回歸夢想,這是幾千年醫學發展的真諦,這是改革開放40年來多少醫療改革先鋒孜孜以求的奮斗目標,這是所有中國人共同渴望的一次“回歸”。
思想引領帶動行動突圍。在淮海經濟區醫療高地——徐州,“四個回歸”的目標正漸漸呈現出迷人的現實模樣。
2018年7月起,徐醫附院在全院范圍內取消走廊加床2000張,隨后逐漸取消病房內加床,醫院床位回歸省衛健委批復的4500張。此舉如一針強心劑,震撼了全國醫療界,被譽為一次“刀尖向內的自我革命”。
“我們走過了規模擴張的高速度發展道路,也為此承受了發展之痛。”醫患矛盾增加、診療質量下降、醫務人員倦怠、管控壓力增大……痛定思痛,徐醫附院黨委作出了“減床增效”這一大膽的決策,由此開啟了醫院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新征程。
2019年5月1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李斌走進徐醫附院,走過敞亮整潔的病房,看到醫患真誠的笑容,對這一“敢為天下先”的改革舉措給予了肯定。
“一年多的實踐證明,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為醫院堅持高點站位、推進內涵式轉變提供了體制機制上的保障。”王人顥說:“黨委充分發揮了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堅守了公立醫院的公益性,確保了醫院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
手握放大鏡 領航者目光敏銳
強支部,重人才,以組織建設鞏固發展根基
基層黨建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
2018年10月,徐醫附院啟動了一項新的改革——全院黨總支由5個調整到8個,啟動實施黨建帶頭人、業務帶頭人“雙帶頭人”培育工程。
一次看似普通的結構調整,掀開了徐醫附院基層黨建與人才工作改革的嶄新篇章。
黨建和業務“兩張皮”現象曾一度困擾我國大多數公立醫院。《關于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做好發展黨員和黨員教育管理工作。
“雙帶頭人”工程正是貫徹落實這一要求的創新舉措,它猶如一個放大鏡,將基層黨建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徐醫附院9個院領導班子的黨員關系全部落到支部,深入基層,扎實開展支部黨建工作。以科室為單位調整支部建設,實現“支部建在學科上”,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做好組織、宣傳、凝聚、服務群眾工作,加強了對黨員的直接教育、管理和監督。
在此基礎上,醫院以黨總支為單位,廣泛深入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新時代職業精神大討論、青年職工座談會等活動,定期開展“三會一課”,將每個月的最后一個周三定為職工集中學習日,堅持黨建和業務相結合,以黨建工作指引業務工作不斷提升。
2019年,徐醫附院黨委被江蘇省委教育工委評為“2019年全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在黨建引領下,一大批骨干人才向黨組織靠攏,一大批優秀黨員被培養為業務骨干。徐醫附院黨委深刻認識到,激發基層黨建活力,關鍵靠人才引領。于是,一系列加強人才隊伍培養和建設的新舉措應運而生——
2018年9月27日,醫院與北京華通國康公益基金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立徐醫附院國際合作交流專項基金會,推動醫院與國內外知名醫療機構共同開展科研合作、人才交流活動;2018年10月至今,醫院兩次與國際頂尖醫學院所開展互動,舉辦“哈佛醫學院合作中國行——徐醫附院站”巡講活動;2019年5月,醫院實施“七大中心建設及中青年人才”專項支持計劃,每年遴選10名優秀中青年骨干、20名青苗人才給予重點支持,促進優秀中青年人才快速成長;繼王學浩院士團隊、董家鴻院士團隊之后,付小兵院士團隊、李兆申院士團隊成功落戶醫院……
在“靶向引才”、高端進修、專項計劃培養等引培并舉的人才戰略引領下,徐醫附院各支部涌現出大量素質高、業務硬、能力強的優秀黨員。在搶險救災現場、在突發事件應急救援中、在志愿服務活動中,總會有他們的身影——
第九批援疆醫療隊員、重癥醫學科晁亞麗成功救治新疆維吾爾族姑娘的先進事跡,“畫療醫生”感染性疾病科沈姍姍通過科普漫畫和病人溝通的事跡,被中央電視臺多次專題報道;兒科專家姚福寶、介入放射科祖茂衡教授被新華日報專題報道;2019年3月21日,江蘇鹽城響水重大爆炸事故發生后,由副院長燕憲亮、急救中心主任許鐵牽頭的救援隊第一時間馳援事故現場,在100個小時內,輾轉奔波上千公里,搶救治療200多人次;5月28日,中國南丁格爾志愿護理服務總隊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分隊成立,是全國范圍內的第403個分隊、徐州市區的第1個分隊;6月,江蘇省第九批援圭亞那醫療隊的選拔和培訓工作圓滿完成,全院黨員青年業務骨干踴躍報名,到最艱苦的地方,綻放青春光彩……
一年以來,1人榮獲中國醫師獎、兩人榮獲“江蘇省百名醫德之星”、1人榮獲“徐州衛生40年終身成就獎”、4人榮獲“首屆感動徐醫十大人物”、6人獲徐州醫科大學“第一屆十佳青年”稱號……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彰顯。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在組織建設的堅實保障下,徐醫附院形成了愈發強大的發展合力和人才聚力,成為淮海經濟區當之無愧的醫療改革領航者。
手握透視鏡 領航者審時度勢
促改革,保落實,以改革創新提升綜合實力
醫改進入深水區,大方向既定,如何走得更快更穩?
“沒有捷徑,唯有真抓實干,一口口啃下硬骨頭,一步步走出海闊天空。”王人顥語氣堅定。
提技術、優服務、強學科,徐醫附院黨委時刻手握“透視鏡”,嚴格審視醫改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對標找差,創新突破,有效提升醫院的核心競爭力,真正為患者提供高質量醫療服務。
在這里,醫療技術的每一次飛躍,都體現著龍頭醫院的專業追求——
2018年6月,徐醫附院被省衛健委納入“江蘇省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規劃(2018-2020年)”技術網絡單位,成為蘇北地區首家有資質開展人體器官移植的區域布局醫院;2018年10月,歷時兩年建設,成功入選省級胸痛、卒中、創傷救治中心,正在向著國家級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新生兒危重癥及高危孕產婦救治的“五大中心”建設目標跨步邁進;成立質控辦專項負責醫療質量管理,積極推行全樣本全流程信息化質控措施,24條質控點順利上線;27項臨床重點技術中23項完成計劃實施例數,完成率達88.5%;大力實施疾病臨床路徑管理,成功上線60個病種……
在這里,服務質量的每一次提升,都彰顯著公立醫院的品質追求——
門診大廳實行“導醫臺前移”主動服務,設立“學雷鋒志愿服務站”“一站式”服務臺,優化就醫流程,實名制患者自助機使用率達到近80%;積極采取分時段預約診療模式,形成立體預約服務平臺,有效縮短患者就醫等候時間;妥善處理患者投訴,虛心聽取患者意見和建議,門診病人滿意度達到98.6%。護理部持續深化優質護理服務理念與內涵,核醫學科護理單元榮獲中華醫學會“全國十佳病房”, “VC圈”項目榮獲“江蘇省醫院品管圈大賽”一等獎、“全國醫院品管圈大賽”二等獎。行風辦實施“住院病人滿意度調查”,堅持每日專人“意見箱開箱(意見本查閱)”,全年收到錦旗544面、感謝信74封,信訪辦結率100%;去年召開醫院“病員座談會”3次,強化行風督查工作,規范“紅包”監管……
在這里,學科建設的每一次跨越,都折射出綜合醫院的實力追求——
3月19日,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布2018年省級臨床重點專科評審與復核結果,徐醫附院耳鼻咽喉科、醫學檢驗科、產科榜上有名,全院省級臨床重點專科達到28個;3月29日,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中心發布《2018屆地級城市醫院專科30強排行榜》,對全國地級市醫院和專科醫院的16個學(專)科進行排名,該院16個專科全部位居前10名,其中15個專科位列全國前五、1個專科位列全國第七;5月10日,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徐凱教授領銜的團隊以《基于分子影像的腫瘤靶向研究》榮獲2018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實現了醫院在科技創新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百年附院,從未停止過改革創新的腳步。“站在歷史節點上,回顧醫院發展歷程,新形勢下謀求高質量轉型發展,必須站在世界看醫院,放眼世界服務徐州。”王人顥說,“國際化的視野,就要求我們把握醫學發展最前沿,掌握最新技術,擁有最新服務理念,讓一億多淮海百姓在國際化進程中受益。”
手握顯微鏡 領航者見微知著
重醫德,抓醫風,以文化建設回歸醫學初心
醫學是人文的科學。回歸醫學初心,建設有溫度的醫院,是徐醫附院黨委在改革之初便一直堅守的初衷。
回歸,是徐醫附院改革藍圖中的一個關鍵詞。
“醫院是照護人的地方, 怎能唯利至上?”談到初心,王人顥很動情,“醫者的使命就是守護人民健康。他們入職之初都會莊嚴宣誓,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斗終身——這就是醫學的本質和初心。”
于是,他提出了“四個回歸”——讓醫院回歸使命初心、讓醫生回歸醫者本職、讓診療回歸優良傳統、讓人們回歸健康生活方式。
如同手握顯微鏡,曾經丟失過的人文精神,在這里一一被找回。在徐州,徐醫附院首家恢復醫務人員雙休制,在引導病人理性就醫的前提下,通過提升服務能力和規范醫療行為,提升患者就醫體驗;全院每一個支部都開設了黨建活動室,曾一度被床位占滿的教學室、活動室、辦公室恢復原貌,醫護人員在這里觀看改革開放40周年圖片展,在這里聆聽專家講座,與同事溝通經驗,在忙碌之外,他們有了更多學習、交流、休息的場所……
“醫生不是看病的機器,當醫院給了我們更多人文關懷,我們就有了更多精力和時間,如此才能更耐心更細心地為病人服務。”風濕免疫科劉春梅醫師深深感受到了這場改革給醫務人員帶來的身心巨變。
你會看到,現在的徐醫附院,“兩個全心全意”蔚然成風:管理人員全心全意為醫務人員服務,他們關心每一位職工的餐飲安全、福利保障和生活健康問題;醫務人員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他們愈加細致的服務和更加精湛的技術,讓患者如沐春風。
你也會看到,三八婦女節、五四青年節、5·12國際護士節……醫生和護士們走出門診室和手術臺,帶著飽滿的精氣神,唱響屬于自己的歌聲。在笑聲與掌聲中,他們找回了久違的職業自豪感。
在很多不同的場合,王人顥都提到過作家梁曉聲關于“文化”的四句話:根植于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和為別人著想的善良。在他看來,這樣的文化內涵和文化要求,正適用于當今的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
據此,徐醫附院黨委對醫務人員提出了“六有”要求——有知識、有能力、有溫度、有情懷、有尊嚴、有價值。改革事業奔涌前行,每一個投身其中的個體,都是偉大的。當每一名醫務人員都實現了自身的蛻變,醫療體制改革才能真正趟過深水區。
前方,是新的航程、新的挑戰。打造具有國際視野的現代化區域醫學中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新一屆醫院領導班子,早已堅定方向,無懼風雨;回歸初心,建設有溫度的醫院,還會面臨很多壓力和阻力,但4000名附院人,已經準備好了。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