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意外,太意外了!眾所周知,病床數量是衡量醫院效益規模的重要指標。許多醫院收治病人更是來者不拒,各醫院走廊里、大廳到處是病人。作為一個年門急診量達到280多萬人次、年出院患者21萬人次以上的特大型醫院,誰都沒想到,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新領導班子開啟解放思想、提高站位、轉型發展新征程伊始,第一把火居然就“燒”到了病床頭上——宣布全院削減1000張床位,實現全院零加床。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情理之中!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醫療資源的需求也出現了從量到質的轉變。過去十多年的“高速度”發展,讓徐醫附院在規模上躋身特大型醫院行列,但是“高速度”的擴張也帶來了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不平衡”和醫療資源發展“不充分”的問題。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徐醫附院創新思維、率先行動、主動打破利益藩籬,采取請進來走出的方法支持區縣醫療單位社區醫院抓好分級轉院診療制度,各施職能。通過自砍1000張床位,讓患者享受有尊嚴的醫療服務,讓醫生有尊嚴地提供醫療服務,使醫院沿著“高質量”的道路穩步前行,擔負起“守護人民的健康”時代責任。
新任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黨委書記、代理院長王人顥從醫30年來一直在思考,醫學的目的和醫院的責任究竟是什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大力發展健康事業,要做身體健康的民族。醫學的真諦是維護人民健康,醫院不僅僅是‘治病’,更要注重‘防病’,這樣才能使總書記對‘健康中國’建設作出的戰略部署落地開花。醫院應該端正辦院方向,體現公益性,又要體現醫學人文精神,不僅要有先進的技術、有品牌,更要有品質,有情懷、有溫度。”如今,他給出了問題的答案。“打造區域醫學中心是我們的目標,醫院未來發展都集中在打造具有國際視野的現代化區域醫學中心上,所有的目的都是為了守護淮海經濟區百姓健康。”為此,該院制定了“1234”醫院轉型發展核心戰略,圍繞這一中心建設,扎實推動人才學科和文化鑄院兩大戰略實施,全面提升醫療技術、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三大工程,實現初心、本職、傳統和夢想的四個回歸。
醫務人員正在做手術
雖然現在看病難仍是普遍性的問題,但大醫院的職責不僅僅是為了緩解看病難的問題,還應該實現優化配置醫療資源的功能,從而解決醫療發展不平衡的痼疾。“病床并不是說越多越好,關鍵是要提高醫院整體運行效率,提升病人看病就醫感受。”對于徐醫附院主動縮減病床數量的行為,業內人士普遍表示肯定,認為全面提升醫療技術和服務能力,重點進行流程再造是公立醫院改革進程重要一環,通過減少病床數量倒逼了服務效率的提升,加快了床位的周轉,現在的徐醫附院病區整潔有序,醫療運轉秩序良好,獲得了醫患雙方的好評。
削減病床數量這一開創行業“自我革命”先河的“壯舉”背后,是徐醫附院對公立醫院由規模型向內涵式發展的深刻理解。轉型的立足點在哪里?透過該院“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的堅定步伐,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人才與文化的雙核驅動為轉型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沒有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引領,醫療質量、醫療服務、醫院管理就是紙上談兵。而沒有文化的團隊,是沒有凝聚力的。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也是醫院發展的軟實力。醫院要有品牌、品味、品質,根本的還在于文化,要在服務病人過程中體現文化內涵,要在打造醫療團隊上實現文化滋養。只有扎實推動人才學科與文化鑄院“兩大戰略”,夯實公立醫院轉型發展的基石,以文化之魂鑄就醫院品牌,擔負起附屬醫院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的重要職能,才能打造國際化高素質的醫學人才梯隊,形成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的國家級重點學科矩陣,推動醫教研協同發展,為徐州及淮海經濟區百姓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新任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黨委書記、代理院長王人顥
“在守護人們健康中實現價值,決不能本末倒置。好醫院不僅是治病救人,更要為患者提供有溫度、有情懷、高品質的醫療服務。”進入新時代,如何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的更高需求?在新一屆領導班子擘畫的藍圖中,未來的徐醫附院要成為這樣一所醫院——讓醫院回歸使命初心,讓醫生回歸醫者本職,讓診療回歸優良傳統,讓人們回歸健康生活方式,以健康夢托起中國夢!其中,醫療技術、醫療服務、醫療管理“三項工程”是公立醫院改革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的重點領域,唯有全面提升醫療技術、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醫院的核心競爭力,才能真正為徐淮百姓健康“保駕護航”。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