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據江蘇省對口支援伊犁州工作的統一安排,2月21日,第九批援疆專家到伊犁掛職。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骨科副主任袁峰到伊犁州奎屯醫院掛職擔任了副院長,全面開啟了他的援疆生涯,并在思想認識、業務工作和民族團結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圍繞總目標,帶頭開展“學轉促”,強化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認識
來到新疆就要有“維穩工作壓倒一切”的工作態度和決心,在“兩學一做”活動中開展“學轉促”專項活動是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需求。3月1日,經院黨委研究,袁峰同志成為“學轉促”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其中一員。活動中,他積極參加醫院黨委中心組組織的“學轉促”專項活動集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了思想認識,強化了“四個意識”。在查擺問題環節,他認真對照“四風四氣”開展自查、自糾,將個人問題梳理匯總,并制定整改措施,帶頭公示,他將援疆工作與學轉促活動結合起來,俯下身子,轉變工作作風,在分管領域埋頭苦干。
二、助力學科建設,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一是手術示教 傳播先進理念
作為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骨科副主任,脊柱外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袁峰同志利用豐富的臨床教學工作經驗,在工作中把先進的理念和規范性的操作影響到周圍的醫生和護士。他采用微創理念的TLIF技術完成兩個節段的腰椎滑脫合并椎管狹窄的手術,并手把手開展帶教、示教工作。他計劃除了要指導受援科室完成高難度的手術外,還要將脊柱外科專業打造成以微創和顯微脊柱外科技術為特色的團隊。
二是心系住培基地建設項目,穩步推進工作落實
住培基地建設為奎屯市投資2000萬元的重點支持項目,作為分管科教領導干部,袁峰同志多次組織相關科室召開醫院住培基地建設工作會議并明確指出住培基地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根據住培基地建設“獲得資質資格的醫生量不夠,協同醫院尚未確立,工作臺賬尚未完善”等三個問題制定整改方案,使住培基地建設工作穩步推進。
三、充分發揮科研技術優勢,不斷增強受援單位科技水平
一是立足專業科研,整合現有資源,完成骨科科研立項
袁峰同志在現有科研工作和文章的基礎上,整合醫院現有資料,完成了“老年髖部骨折的早期外科干預及綜合性治療”的多科室整合工作。并到石河子大學圖書館進行科研查新工作,擬在此查新的基礎上申請伊犁州的科技成果鑒定,為科技獎的申報工作打好基礎。與對口援奎屯工作組及州衛計委援疆辦做好溝通開展柔性援疆,爭取利用援疆優勢在短期內解決各科室急需的科研和臨床問題。
二是除舊立新,推動醫院科研工作發展
開啟老舊立項課題清查工作。醫院存在上報課題不結題或推遲結題現象,不僅拖延了立項時間和效果,還影響積極申報課題人員的積極性,不利于醫院科研的快速發展,在聽取了科教科負責人匯報后,袁峰同志立即決定,啟動老舊立項課題清查工作,對只上報、不結題的課題進行催促和返退,對執意不整改的個人納入績效與獎懲掛鉤。
四、發揮專業優勢,實現衛生援疆目標
投身援疆工作以來,袁峰同志已完成奎屯醫院首例ⅡA型第二頸椎(樞椎)椎弓骨折伴滑脫(Hangman骨折)的手術,手術中同時解決了C3骨折,這種損傷病人面臨癱瘓及呼吸停止的可能性大,手術風險高,成功開展手術使病人減少了合并多發肋骨骨折,血氣胸,下肢骨折等多發傷引起影響機體恢復的不利因素,使患者在術后第二天即可坐起,填補了奎屯區該手術的空白。
援疆工作期間,他還帶領脊柱外科專業組為長期罹患疾病的患者進行免費義診、復診活動,為更多新疆脊柱脊髓疾病的患者解除病痛。
五、投身“民族團結一家親”,真情援疆,取得實效
一是牽手奎高特困生,傳遞愛心送溫暖
巴某是哈薩克族高二學生,從小失去父親,一直被外婆撫養。3月15日,袁峰同志從學校向老師了解了孩子情況,征求和尊重孩子的意愿后結成對子。結對第二天,他帶著米面油來到孩子家看望和問候了相依為命的外婆。半月之后,他又帶著水果再次送上500元錢幫扶基金。考慮孩子學校距離醫院較近,醫院清真食堂條件好,他專門在醫院食堂辦了飯卡,并定期向內充值200元伙食補貼,以改善孩子的伙食。
二是工作結對,促進民族團結
與骨科哈薩克族醫生杜某結對認親,將“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與援疆工作相結合,在工作中,針對骨科專業知識進行傳幫帶,在理念上相互溝融,生活上相互幫助,語言上相互學習。
三是全力幫助實習生,推動民族團結一家親
徐州醫科大學在奎屯醫院有3名新疆籍實習生,其中兩名同學已經有穩定工作,而維吾爾族美某的工作卻沒有著落。在了解她的意愿后,袁院長與克州人民醫院援疆的同事聯系,為這位實習生牽線搭橋,最終將實習生介紹給克州人民醫院人事科,并等待招聘。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