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近日印發《全國鼠疫防治“十一五”規劃(2006年—2010年)》,旨在切實做好全國鼠疫防治工作,有效控制鼠疫的流行,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鼠疫開始活躍。我國的鼠疫疫情也呈現上升趨勢,新疫源縣不斷出現,部分鼠疫靜息疫源地重新活躍,動物鼠疫流行范圍逐漸擴大;鼠疫疫情向城市、人口密集區逼近;隨著交通的日益發達,增加了鼠疫遠距離傳播的機會。“十五”期間,云南、貴州、廣西、西藏、青海、甘肅和內蒙古7省、自治區,43縣次發生人間鼠疫206例,死亡24例;云南、廣西、貴州、西藏、青海、甘肅、新疆、四川、內蒙古、寧夏、河北、陜西、遼寧、吉林14省、自治區178縣次發生動物鼠疫疫情;新增13個鼠疫疫源縣。
《規劃》提出,“十一五”鼠疫防治工作以西部大開發地區和華北地區為重點,加強鼠疫防治隊伍建設;擴大動物鼠疫監測和控制范圍;依靠科學技術,提高監測水平;查明重點地區特別是西部大開發地區鼠疫疫源;充分利用“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統”,加強區域聯防,及時掌握和溝通疫情動態,及時發現和控制動物間疫情,初步實現動物間鼠疫的預測預警;加強鼠疫應急能力建設,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防止疫情蔓延,控制和減少人間鼠疫的發生和流行,保證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十一五”期間,我國人間鼠疫控制的重點地區仍然是我國西部的旱獺疫源地、西南的家鼠疫源地和華北的沙鼠疫源地。
目前,我國鼠疫疫源地分布于19個省、自治區,286個縣(市、旗),疫源地面積115萬平方公里。每年在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400—420個縣開展鼠疫監測,設立監測點約1200個,監測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東北和內蒙古東部以及東南沿海鼠疫疫源地區有效地控制了動物間鼠疫疫情;華北沙鼠疫源地區雖然動物鼠疫流行猛烈,但由于加強了宣傳教育、鼠疫監測及疫區處理工作,近十年來僅發生了1例人間鼠疫病例;南方家鼠、西部旱獺疫源地區出現的人間鼠疫能及時被發現,及時處理,沒有造成大范圍的播散。“十五”期間,確定了青藏高原青海田鼠疫源地;修訂了《全國鼠疫監測方案》;國家級鼠疫監測點由25個增加到40個;開發運行了“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統”;基本實現了血清學和病原學診斷試劑的統一生產和統一供應。
(健康報網)
每日精彩推薦>>
看電視超過三小時易得病
小心節后“瓜子病”
吃補結合健康來
24小時制造清新口氣
明星為病 煩 煩 煩!
從口腔病變發現性病
瀏覽疾病專題漫畫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