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指鼻中隔一側或兩側偏曲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礙并產生癥狀的一種鼻內畸形。大多數人的鼻中隔均有不同程度的偏曲,但是否引起鼻部癥狀,常取決于下列因素:
(1)偏曲的程度和形式,如有的呈明顯局部突起,該部正處于鼻瓣區;
(2)鼻甲骨氣化程度;
(3)梨狀孔外側緣骨質或鼻瓣區軟骨是否畸形等。
其常見病因如下:
(1)外傷:當外傷發生鼻骨骨折時,常并發中隔軟骨脫位變形,甚至軟骨骨折,如不及時復位,可遺留中隔偏離。嬰兒出生時產道狹窄、或因產鉗挾持不當,亦可致鼻中隔軟骨偏曲、脫位。外傷是引起鼻中隔偏曲的最常見病因。
(2)鼻中隔之骨和軟骨發育不均衡以至畸形,畸形易發生于各部接合處。這也是本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3)小兒腺樣體腫大影響鼻通氣,張口呼吸代償,日久致頜面骨發育畸形,硬腭高拱,結果使鼻腔的底部上抬,漸使鼻中隔呈偏曲狀態。
(4)腫瘤或異物壓迫鼻中隔,也可發生本病。
鼻中隔偏曲明顯者,兩側鼻腔大小相差明顯。一側鼻腔明顯狹窄者,對側鼻甲常有“代償性肥大”。主要癥狀如下:
(1)鼻塞:多呈持續性。一側偏曲呈“C”形為單側鼻塞,兩側偏曲呈“S”形為雙側鼻塞。這是鼻中隔偏曲最常見的癥狀。鼻塞嚴重者,嗅覺減退。
(2)反射性頭痛:如偏曲部分正位于中鼻甲或下鼻甲,且與鼻甲接觸甚至相抵,常引起同側頭痛,也可成為鼻部神經痛原因之一。鼻內滴用血管收縮劑或鼻黏膜表面麻醉后,頭疼可減輕或消失。
(3)鼻分泌物增多:鼻中隔偏曲,刺激腺體,使鼻分泌物增多,若繼發感染刺激鼻粘膜,分泌亢進,多為粘液性或粘膿性分泌物,若伴鼻竇感染,則為膿性。
(4)鄰近器官的癥狀:若中隔偏曲部分位于中鼻道、中鼻甲相對應處,壓迫并造成中鼻甲外移或使中鼻甲骨氣化過度、粘膜肥厚,皆可妨礙開口于中鼻道的鼻竇引流。日久可誘發鼻竇炎并產生各種癥狀。如影響咽鼓管通氣引流,可發生耳鳴及聽力減退。
(5)鼻衄:偏曲的凸面、嵴或距狀突處粘膜較薄,經常受氣流及塵埃的刺激,則粘膜干燥、糜爛易發生鼻衄,但有時鼻衄也可見于偏曲凹面。
(6)血管運動性鼻炎則癥狀加重。
鼻中隔偏曲的唯一治療方法是手術矯正。若同時有鼻息肉或鼻甲腫大,應先行鼻息肉和鼻甲手術。若通氣改善,鼻部癥狀消失,則不需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