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切口感染:是最常見的術后并發癥,未穿孔組發生率在10%以下,穿孔組可達20%以上。多因手術時污染切口、存留血腫和異物、引流不暢所致。感染部位可在皮下,也可在腹膜外。臨床表現是手術后2~3日體溫升高,切口局部脹痛或跳痛,局部有紅腫、壓痛。治療為剪去縫線,擴大切口,排出膿液,清除異物并充分引流。
(2)腹膜炎、腹腔膿腫:多由闌尾殘端結扎不牢,縫線脫落所致。臨床表現為手術后體溫持續升高,腹痛、腹脹,全身中毒癥狀加劇。需按照治療腹膜炎的原則加以處理。
(3)出血:闌尾系膜的結扎線松脫可引起腹腔內大出血,表現有腹痛、腹脹、出血性休克等癥狀。闌尾殘端結扎線松脫,而荷包縫合又較緊時,出血可流入盲腸腸管內,引起下消化道大出血。此兩種情況均須立即輸血補液,緊急再次手術止血。
(4)糞瘺:產生術后糞瘺的原因有多種,如斷端脆弱,結扎線脫落;盲腸壁損傷;盲腸原有結核、癌等病變;引流物質硬,壓迫盲腸壁引起壞死等。一般在形成糞瘺時炎癥多已局限化,故不致發生彌漫性腹膜炎。形成的糞瘺位在結腸,又不致造成水和電解質紊亂或營養障礙。一般經非手術支持治療后瘺可閉合自愈。經久不愈時,可行瘺管活組織檢查,X線瘺管造影,以查明病變性質和范圍,有利再次手術切除瘺管。
(5)闌尾殘株炎:切除闌尾時如殘端太長超過1cm時,手術后殘株易復發炎癥,仍會表現闌尾炎的癥狀,應進一步行X線鋇劑檢查,明確診斷。癥狀較重時宜再手術切除闌尾殘株。
(6)粘連性腸梗阻:由于手術損傷或闌尾周圍膿液等因素,部分病人術后發生粘連性腸梗阻,特別是并發穿孔后的發生率可達5%左右。多數可經非手術治療奏效,病情嚴重者須手術治療。
(來源: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