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報為全體工作人員進行了一次量子體檢,三天以后,結果出來了,記者翻開自己的那份檢測報告,看見最后一條是這樣寫的:“提示第4、5、6節頸椎退行性改變。”當時并沒有特別上心,但是無意中看到旁邊一位同事的報告上有完全相同的語言時,記者感到很驚訝,便隨手做了個小小的調查,總共查閱了10份采編人員的體檢報告,其中竟有7份都提出———第4、5、6節頸椎退行性改變!
這是怎么回事?為什么體檢結果如此一致?大家怎么會“都病到一塊兒去了”?這是一個普遍可以忽略的提示,還是一個表明危險在潛伏的警報?記者立刻采訪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脊柱外科主任劉海鷹教授。
劉教授聽完記者的述說,第一反應是“你說的情況與流行病學調查的統計結果是完全一致的!”他告訴記者,人體的頸椎一共是7個節,比較容易發病的是頸4、頸5和頸6這3節頸椎,這3節頸椎都屬于下頸椎,下頸椎在人抬頭低頭、扭轉頸部的過程中承擔著主要的運轉作用,本身承受的壓力就大,如果頸部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的話,壓力過于集中,頸椎過于疲勞,頸4、頸5和頸6這3節頸椎勞損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導致退行性改變———頸椎退行性改變是頸椎病的重要前兆。
“那么可不可以說,只有長時間坐著工作的人,這3節頸椎才更容易發生退行性改變呢?”記者聯系到本報參加體檢的人員多是“電腦工作者”,遂出此問。
“那可不一定!”劉教授說,“比如我們醫生,在給病人做手術時,低頭一站就是幾個小時,因此也是頸椎病的高發人群。所以說,頸椎病不取決于你工作采用什么姿勢,而取決于頸部是不是長期保持一個姿勢。”
劉教授問起記者的年齡,當他得知只有27歲時,不禁連連嘆息:“頸椎退行性改變其實是頸椎老化的標志,本來應該出現在四五十歲的中老年人身上,現在由于公眾缺乏頸椎保健知識,在高強度的工作中缺少休息和鍛煉,導致其越來越年輕化(記者調查的本報10位采編人員,平均年齡只有32歲———編輯注)。”劉教授接著說:“頸椎退行性改變既然已經發生,就應該嚴肅對待,平時脖頸有麻木、酸痛等等明顯癥狀的,應該馬上去正規醫院尋求治療,沒有癥狀的,也要抽出時間照張X光片,咨詢醫生的意見。千萬不能聽之任之,使病情加重。”
在采訪的最后,記者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有許多感到頸部不適的人,喜歡到發廊做個按摩,之后就會感到癥狀明顯減輕,這樣做對延緩頸椎退行性改變有用嗎?劉教授指出:“這種按摩對緩解頸椎疲勞肯定是有好處的,只是不能代替正規治療。另外,真正能延緩頸椎退行性改變的,還在于進行一些自我的調整,改變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的工作方式,使頸椎從高壓狀態下解脫出來,比如抬頭低頭、旋轉頸部等等,方法雖然簡單,但很管用。”
每周健康熱文關注榜>> 口腔牙齒健康 頸椎病專題 呼吸系統疾病
· 吃得太咸,頭發變黃
· 常放風箏能益壽(圖)
· 夏季濕熱常熏艾
· 六月:慎防腸道傳染疾病
· 端午系香囊驅疫保健康
· 一周抽15根香煙最善忘
· 英:孕婦職業影響孩子性別
· 三大誤區使您視力衰退
· 午睡成為老人的"奪命殺手"
· 清潔空氣,拒吸二手煙
點擊下圖進入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