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中國CDC(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病預防控制中心、英國利物浦大學熱帶病醫學院聯合在京舉行提高結核病衛生服務可及性研討會。會議透露,多種因素交互作用導致了結核病人就診延遲與確診延遲,提高結核病人的及時發現率需要綜合策略保證。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近年在新疆、遼寧、福建、河南農村地區的調研發現,由于距離近、費用低,結核病人和可疑癥狀者就醫的首選醫療機構為村衛生室和鄉衛生院,但基層醫務人員對結核病警惕性低、知識掌握不足,因此接受調查的結核病人確診延遲率約為50%。因為缺少激勵機制,無論是綜合醫院,還是鄉衛生院與村衛生室,多不愿將結核病人轉診至專業機構。女性由于受傳染病社會恥辱感的影響,以及在家庭中地位較低,不少人不能獲得結核病專業機構服務;老年人因其體力問題與經濟障礙,難以獲得較高層次衛生機構的服務;低文化程度人群對結核病相關防治信息以及免費治療政策了解少,影響了相應服務的獲得。
山東大學、山東結核病控制中心在山東四個縣區的調研發現,在出現結核病癥狀20天時,有40%的患者沒有就診。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對1005名結核病疑似患者調研發現,從出現癥狀到第一次就診的間隔天數中位數為20天,間隔最長的為396天。其中間隔14天以上的占54.24%。
與會專家建議建立貧困地區適宜的籌資機制,提高衛生服務質量,及時轉診病人,通過合作醫療、醫療救助等途徑降低診斷費用。
(來源:健康報)
疾病大全精彩推薦>>>
高血壓病人的睡眠衛生
高脂血癥病人的飲食
冠心病人應該避免飽餐
胃酸失衡怎么辦?
糖尿病病人宜食的蔬菜
易患脂肪肝的10種人.
你身邊的心血管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