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學會自己用手吃飯時,父母才能明確孩子的習慣用手。一旦發現孩子是個左撇子,父母和長輩往往在驚奇的同時,又會帶有一絲憂慮,主要是怕左撇子會給孩子帶來不方便,比如吃飯、寫字的時候常會和別人“打架”,或者由于“與眾因為”而被小朋友們嘲笑,甚至害怕習慣使用左右不利于孩子的腦發育。為此,家中的長輩總希望改變孩子的用手習慣。
以上種種因素,也是為什么中國人中,左撇子比較少的主要原因。
實際上,家中長輩根本無需為此憂慮,因為不論寶寶是用左手或右手,當雙手在操作事物時,同時也刺激大腦發育,并幫助左、右腦均衡發展。
從人的大腦功能來看,當我們的左手、左腳碰觸到東西后,會將感覺傳回右腦,而右手、右腳碰到東西的感覺會傳回左腦。左右腦會把所有的訊息統整后,再發出命令,執行動作,因此,左手和腳的動作命令是來自右腦,而右手和腳的動作命令則是來自左腦,所以不論是左手或右手,都會刺激大腦發育,同時幫助左右腦的發展。
寶寶的腦發育和動作發展的聯系
一歲前的寶寶,左右腦的功能尚未分化,而左右手也尚未分工,所以這個階段的寶寶經常是用雙手來拿奶瓶,用雙手、雙腳來爬行。
到了二歲時,左右腦逐漸分化,可以隱約看出寶寶習慣用哪一只手拿東西,用哪一只腳做動作。
三歲時,寶寶的動作更協調,身體的各種動作反應變成反射性行為,不再需要大腦皮質來控制,因此,大腦皮質轉而負責較高層次的學習認知工作了。
四歲的寶寶慣用哪一手的習慣就會很明顯了,而且寶寶用手做事情的機會也變多了,這時候寶寶都會主動以慣用手來操作,而對應到的也就是大腦功能比較優勢的一邊。
用手習慣是遺傳而來
我們可以從寶寶使用左右手的習慣,觀察寶寶是左腦優勢還是右腦優勢外,其實絕大多數寶寶慣用手的習慣是家族遺傳。例如:爸爸媽媽其中有人是左撇子,寶寶會習慣使用左手的機會也就相對提高。
從研究數據來看,大部分慣用左手的寶寶,都可以從親屬中找出相同屬性的長輩。而寶寶習慣用左手,這表示寶寶的右腦比較優勢,媽媽應該順應寶寶的優勢讓寶寶盡情發展,而不是強迫寶寶一定要改用右手,造成寶寶的適應不良,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