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計算機的普遍應用,越來越多的工薪族人士趨于伏案工作,長期伏案工作會產生一些問題,如頭痛。不少人士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連續在案頭工作一個較長的時間之后,就會感到額部或顳部鈍痛、脹痛或隱痛,并且有種頭部緊箍感,沉甸甸的,使得工作和學習效率下降。這種頭痛還影響夜間睡眠,易失眠或多夢,心中焦急不安,第二天全身乏力,伴有明顯倦意感和食欲減退現象。
醫學界將這種與長期伏案工作緊密聯系的頭痛稱為緊張性頭痛,是由于伏案時的頭頸部肌肉持續性收縮,造成肌肉供血不足和壓迫神經末梢,使得致痛物質蓄積而引發頭痛。此外,長期伏案工作可導致用腦過度、大腦疲勞,還可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從而使得腦血管舒縮功能不協調,也可誘發或加重頭痛癥狀。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累計伏案工作時間越長,緊張性頭痛的發病率越高,但若能注意自我調節,則可顯著降低這類頭痛的發病率。自我調節的原則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在伏案工作時要保持好頸椎的生理曲度,盡量抬高頭部,切忌長時間低頭工作;二是在伏案工作時要保持好體位,形成桌高椅低位,切忌桌低椅高位;三是坐的時間稍長就應起身活動,最好是每隔1個小時就起身活動10分鐘作用,避免久坐不動;四是要在伏案工作期間,每隔10分鐘左右就要轉動幾下頭頸部,并使頭部后仰一會兒,每隔20~30分鐘要用手按摩幾下頭頸部肌肉,以緩解頭頸部肌肉緊張。
針對緊張性頭痛的治療,除注意充分休息外,一般應用布洛芬緩解頭痛,效果差時應加用抗焦慮抑郁藥如安定、利眠寧或阿普唑侖等,以提高療效。
閱讀下一篇
每天5份蔬果患癌風險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