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家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長期飽食的人大腦更容易早衰。
據稱長期飽食會使人體內熱量攝入過多,脂肪過剩,血脂增高,引起一種叫“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增加,導致腦動脈的粥樣硬化,使供給大腦的氧和營養物質減少,造成人的記憶力下降,大腦早衰和智力遲鈍。
5大原因“塞暴”你的胃
1、日常習慣
飲食量的多少和人的飲食習慣有關,有的人總是貪吃、多吃并不總是因為饑餓,而是一種長期養成的習慣。
2、時間過長
人在就餐時,如果吃得過快或時間過長,都可能造成過度飲食。面對喜愛的食物難以控制食欲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3、注意力轉移
當人們聚餐或一邊吃飯一邊想別的事情時,往往會花很長的時間,一個小時、兩個小時甚至更長,這樣不停地吃,而且因為注意力常集中在聊天或想別的事情上去了,所以對飽腹感覺反應相對遲鈍,造成進食量過大,吃得過飽。
4、吃得過快
另外,如果吃東西時狼吞虎咽,吃的速度快過了飽食信號的傳遞速度,明明吃的食物分量已經夠了,大腦卻還沒有接到信號,這樣就會繼續不停地吃,食物過度地攝取。
5、貪圖美味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能有這種體會,明明并不感到饑餓,但因為有美味擺在面前,仍然忍不住要想吃一點,這也容易使人吃得過多。
長期飽食有哪些危害?
食物量大并不意味著營養攝入就多,長期飽食可能引起人體一系列反應,帶來種種疾病。
1、吃得過多,營養饑餓
人吃飽了并不一定意味著他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就夠了,比如吃一餐營養不均衡的飲食,食物體積很大,脂肪很多,但微量元素或維生素的攝入量可能還不夠,這也可稱作一種饑餓,叫隱性饑餓。
2、胃腸不能承受之重
吃得過飽所帶來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胃腸道負擔加重,如果胃總是處于一種飽脹狀態,胃的容量就會過大,消化吸收功能就會下降,易造成消化不良。而大量攝入的脂肪、蛋白質不能有效地利用,就會大量貯存起來,造成營養過剩,引起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癥等疾病。
3、吃得越多,有害物越多
有研究還認為,人體攝入的能量越多,產生的對人體有害的活性氧(自由基)就越多,人老化的程度也就越快。而少吃點可以減少活性氧的產生,使細胞免受其害,從而延緩衰老。
4、為疾病準備張溫床
另外,因為現代人普遍愛吃肉食、精制谷類等呈酸性食物,如果過量攝入,會造成人體內環境的酸性化,形成酸性體質,為各種疾病的發生提供了溫床。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飲食方式?
每天吃多少飯也有科學標準,但要結合不同人的具體情況。
1、以一個1.70米的中青年男子而言,體重正常,體力勞動也不是很重,那么他一天能量需要大概是在2200千卡左右,其中糧食應占到50%左右,數量大約為300到350克左右,肉類應為150克,包括所有的肉,外加一個蛋和250毫升奶,還應有適量的豆制品,其他如香菇、木耳、海帶、紫菜、蝦皮等則要經常吃到。
2、至于油脂(包括油和植物的種子),建議不吃油炸的東西,而且吃油總量不超過30克/天,即3羹。
3、關于蔬菜和水果,從分量上看應該是最多的,要達到750克到1000克。
4、另外,像零食、甜點、酒之類的應該適可而止,如果體力勞動稍重,那么這些東西也可適量增加。
5、從年齡上看,處于青春發育期的孩子的食量肯定還要比這個高,因為他們既要長身體,活動量也比成年男人大,老年人則要適當減少。
當然,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一樣,飲食量也會有所不同,主要還是應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