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情況下,情緒平穩,對健康有益。反之,情緒變化過大則影響身體健康。激動會使人體內的交感神經興奮,引起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及小血管收縮,血壓隨之升高。很多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心臟病、腦動脈硬化等疾患,就更易“樂極生悲”。
那么怎樣避免這種因為情緒激動而帶來的疾病呢?專家建議,老年人保持心態平和是關鍵。
首先心胸要開闊。粗茶淡飯養生,生活簡單輕松,平凡的人過的就是平常的生活。不愉快的事不要放在心上,更不可為芝麻綠豆小事發脾氣或生悶氣。
其次,學會自我調控。遇事不著急、不驚慌,量力而為。不給自己安排影響(帶有強烈刺激)情緒的事務,以避免過于激動。
最后,老年人還可根據自己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選用情緒調節方法。如呼吸調整法,當遇到特別高興的事,不妨做幾次深呼吸。這樣可以起到降低大腦皮層興奮性、緩解緊張情緒的作用。也可采取迂回轉移的方法,如找人下棋、與朋友聊天等,把心情盡快平靜下來。實在不行,還可遵醫囑適當吃一點鎮靜藥,特別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以穩定心緒,防止意外發生。
閱讀下一篇
兒童節目能使老人感到愉快,有利治療抑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