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季節,人們胃口大開,此時如不合理飲食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會影響工作和生活。有這樣一種疾病冬季時常發起,但又容易被忽視,雖然超過7成患者正忍受疾病的嚴重侵擾,過半患者得病卻不自知。這種病叫胃食管反流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很常見,但近幾年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都市白領人群由于不規律生活以及工作壓力大發病率逐年攀升。
專家指出:“隨著飲食方式的改變以及日益加重的工作壓力,中青年已成為胃食管反流病侵襲的重點對象,工作節奏加快、不規律的飲食以及強大的精神壓力等都可能成為誘發該病的因素。然而,只有不到兩成上班族患者會到門診就診,這不僅會導致病情惡化,如果長期得不到治療,還可能發展為食管狹窄,引發食道癌。”專家呼吁:出現燒心、反流等癥狀時,千萬別自我診斷,要盡快到醫院的專科門診或消化科就診。
“另外,胃食管反流病經常會‘偽裝’,有時患者還會出現非典型食管外癥狀,比如非心源性胸痛、哮喘、咽喉反流、牙蝕癥等癥狀。這些癥狀導致患者誤到呼吸科、心內科就診,耽誤病情。”專家說。
為什么明明是胃食管反流病卻表現為其他癥狀呢?專家解釋說,胃酸反流至食管后又繼續向上,跑到肺部,會引起反流性哮喘,到喉嚨口就會引起咽部異物感,聲音嘶啞及反復咳嗽。正是由于這個疾病的癥狀表現復雜多樣,“走錯門診”的事情時有發生。專家提醒:患者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失眠、頑固性慢性咳嗽、成年后出現哮喘(非過敏體質)和胸骨后不適,在其他科室久治不愈,須警惕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種慢性且極易復發的疾病,應長期按需治療。治療目的為減少反流,緩解癥狀,降低反流物質對黏膜損害,增強食管黏膜抗反流防御功能,達到治愈食管炎,防止復發,預防和治療重要并發癥的作用。
所以說,胃食管反流病亟須公眾重視,不僅發病率高,還因為它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出現了反酸和燒心癥狀的患者應及時到醫院的消化科就診,接受規范治療。
專家提示:俗話說,病靠三分治,七分養,胃更是這樣。小病不治都可能有嚴重后果,而只要控制住了致病因素,就能減少胃腸疾病的發生。把好“入口”關、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是“保胃”的基礎。尤其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不要暴飲暴食、過饑過飽,或吃得過于油膩,每餐飯保持在八分飽最好,能少得很多病,延長壽命。
二、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如烈酒、濃茶、咖啡及辛辣食品等。
三、蔬菜水果不可少,多吃白肉代替紅肉,適當補充奶制品。中老年人可以喝些酸奶或生態制劑,以補充腸道內的雙歧桿菌。
四、注重早餐。很多年輕人早上不吃飯,這對身體一天能量活動分配不利,最容易傷胃。
五、注意飲水和食品的衛生質量,不吃被微生物或細菌污染的食物,尤其是煙熏、霉變食品。
六、緊張工作之余,少熬夜,多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