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輕者在陰道口內,重者完全脫出于陰道,叫子宮脫垂。
子宮脫垂的原因常見于分娩時損傷;卵巢功能下降;先天性發育異常;營養缺乏;腹腔內壓力增加等。
子宮脫垂的癥狀視脫垂程度而定。輕度脫垂可無癥狀或癥狀很輕。輕度脫垂則癥狀顯著。輕度脫垂時,子宮頸位于陰道口內,或久站、久蹲或大便用力時子宮脫出陰道口,經平臥休息后可自動回納。隨時間延長,癥狀越來越重,脫垂腫物越來越大,并不能自動回納,需用手還納。子宮及陰道壁脫出后使行走時不適,甚至無法行走。另外,腰背酸痛,尤其是腰能深部較明顯。下腹、陰道、外陰部墜脹感,久站走路時加劇,經平臥休息可以減輕;脫垂之子宮、陰道壁等因摩擦可形成感染、潰瘍、分泌物增加,甚至有時帶血;如同時伴有膀骯膨出可出現排尿困難、尿潞留、經常有殘余尿,久之易引起泌尿系感染,而出現尿疼、尿頻、尿急癥狀。還可以因咳嗽、噴嚏、大笑,甚至走路時小便不自主地從尿道溢出的癥狀;月經可量多,頻發。
1、度輕:子宮頸距處女膜緣少于4厘米,未達處女膜緣;
2、度重:子宮頸已達處女膜緣,于陰道口可見到;
3、度輕:子宮頸已脫出陰道外,宮體尚在陰道內;
4、量度重:宮頸及部分宮體已脫出陰道口外;
5、度:子宮頸子宮體全部脫出陰道口外。
子宮脫垂重在預防,而且可以預防發生。
第一、做好計劃生育,提倡晚婚、晚孕,不要多生、頻產,提倡一對夫婦生一個孩子。尤其在農村更要落實計劃生育措施;
第二、加強孕期保健,定期做產前檢查,增加營養,及時糾正胎位異常,預防發生滯產、難產。孕期注意勞動保護,尤其懷孕晚期,應適當休息,不要參加過重體力勞動。
第三、使用新法接生,及時處理滯產,難產,減少盆底損傷;
第四、產后注意休息,增加營養,避免重體力勞動。產后休息42天,有產科合并癥者應適當延長。休息時注意臥位姿勢,以側臥為宜。半月后可行胸膝臥位鍛煉,每日1-2次,每次5-10分鐘或更長。產后做產后體操,做腹肌和提肛肌收縮鍛煉。早下床活動,但不宜做過多過重的體力勞動,也應避免久站、久坐、久蹲。有便秘、腹瀉、咳嗽等應及時治療。產后42天應做婦科檢查。
第五、婦女的經期、孕期、哺乳期、產褥期、更年期要做好保健工作。 發生子宮脫垂要積極進行治療。可根據情況使用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可用子宮托,把脫垂的組織托住,而減輕癥狀。子宮托種類很多,選擇應注意大小。一般子宮托有大、中、小三號,必須事先配戴。放置后在腹壓增加時不脫落,且又無撐脹不適感為合適。
使用子宮托時要注意先進行體檢無禁忌癥才可使用。一般晨起放入,晚睡前取出,洗凈后晾干再用。老年人不能每天取出,至少2-3天取出1次。初放者每隔1、3、6個月復查一次,以后無不適可1年復查一次,放久后,盆底肌肉,有所恢復,子宮托宜換小1號的使用。放托前要先解大小便。放托感干澀可沾清水或潤滑油。放托后白帶增多,可每晚用高猛酸鉀溶液坐浴。月經期及懷孕3個月后使用子宮托。子宮托還需定期消毒,用肥皂水清洗或用1:5000高猛酸鉀溶液浸泡10分鐘均可。
會陰重度裂傷、生殖道炎癥、垂度子宮脫垂無法還納于陰道者、宮頸過度延長或懷疑癌變者、尿瘺或糞瘺后、產褥期、盆腔腫瘤或合并腹水者均不宜使用子宮托。
體育療法也可治療輕度子宮脫垂。如肛提肌鍛煉,用力收縮肛門,每次連續進行10分鐘左右,每日數次,第一次鍛煉應在起床前進行。有壓力性尿失禁每次排尿時應有意識地停頓排尿動作數次,并形成習慣。 非手術治療時還應配合藥物或體育鍛煉可提高療效。 子宮托等非手術治療無效時可采用手術療法。
友情提示
如果您有健康問題想咨詢,請選用兩種方式:
1.撥打導醫熱線:0516-85707122,通過電話咨詢。
2.登陸導醫論壇 http://bbs.qcdy.com 在線咨詢,24小時之內專家在線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