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婦幼保健頻道:(通訊員 張彤)今天是我進駐病區的第四天,初來時的緊張已經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面對“戰友”、面對病人必勝的信心。還記得1月30號我第一次踏入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隔離病區,些許的緊張和恐懼讓我有些不適,但很快我就適應了周邊的環境,一刻不停的忙碌讓我知道自己正處于戰斗狀態,心中也更加的堅定和坦然!

我為打好戰“疫”,設置了新的生物鐘
我是一名MICU重癥監護室護師,從事了多年的護理搶救工作。因此我被分配到了隔離病房,照顧那些病情比較重的病人。照付進食、吸痰、記錄病情,讓我在這個大冬天也感受了一把武漢火爐的熱情。滿身大汗濕了一遍又一遍。由于隔離服的嚴密,護目鏡被汗水不斷浸濕,我所照顧的患者們也看在眼里,時不時會心疼的說,“對不起,連累你們受苦了。”
由于防護服防疫的要求限制,上廁所吃飯后都要重新穿戴進行消毒殺菌。為了節省防護用具,騰出更多的時間護理病患,我們上廁所和吃飯這兩個正常的生物鐘,都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刷新它們的設置。十個小時不吃飯、八個小時不喝水,保證我們在工作的八個小時內可以不去廁所,直到跟下一個接班的“戰友”交班結束。

工作結束后,我躺在宿舍回想白天經歷的一切。是什么支撐著武漢一線醫務工作者的信念,是什么力量讓我們忘記初來時的擔憂和焦慮?
應該就是患者一聲聲的對不起和謝謝吧!每次面對我們的治療和護理,他們都會回以音調各異的“謝謝”、“感謝你們到武漢來幫助我們”。

家隔千里的老奶奶 我來成為你的依靠
今天一早,我們小組的伙伴都早早來到醫院,相互幫忙穿戴好防護服進入隔離區。因為大家接到通知,今天會有幾個感染病人的檢測報告送回醫院,需辦理入院隔離。
護士站里,一位老奶奶慢慢走近我。她聽出我不是本地人,就問我是哪里過來的。我告訴她我是江蘇徐州來武漢支援的。她的眼睛里憋著淚水,對我說:“你能不能陪我一會兒,我沒有家人陪在醫院里,聽醫生說檢查結果馬上就要出來了,我有點害怕。我看你說話那么溫柔,你在我旁邊我會比較安心,求求你陪我一會好嗎?”聽完我眼睛不受控制的濕潤了,想到了千里之外的母親,我的心里充滿了復雜的感情。我扶著奶奶的胳膊,回答她:“好的好的,您別激動,我在這里陪您一會兒,一切都會過去的。”她抓著我的手說:“閨女,謝謝你,謝謝你。”
雖然我來自千里之外的徐州,但是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作為一個中國人,老奶奶,您的家人不在身邊時,我就是你最踏實的依靠!

會剪窗花的小暖男,等我回家陪你貼窗花
在出征武漢前的一天,我把兒子送到媽媽家里。每天下班回到酒店,我會主動給家人視頻報平安。媽媽說,家里的“小暖男”開始跟她學起了剪窗花。
今天,他告訴外婆,過年了媽媽還沒有跟我一起貼窗花。現在我每天剪一個,這樣可以記著媽媽離開多少天。等她從武漢平安歸來,我再跟她一起把家里的窗戶貼滿窗花。
暖暖的話語充滿心底,是支撐我堅持的力量。
好的,媽媽答應你。媽媽一定好好保護自己,堅守到戰疫勝利。
等我回家,陪你一起貼窗花。
——連線江蘇援湖北醫療隊成員,徐州市婦幼保健院MICU護士王輝
文章轉自:中國江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