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從全球范圍來看,早產兒發生率正在持續增加,是全球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我國由于人口基數大,每年出生的早產兒人數更是在世界排名第二,早產兒母乳喂養的相關知識亟待普及。國際母乳和泌乳研究學會前任主席Paula Meier教授在表示,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對早產兒也不例外,而且意義更加重大。
足月兒在母體內最后幾周可以獲得媽媽傳遞的大量抗體,然而早產兒由于器官系統不成熟,尤其是免疫系統,在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NICU)住院期間易發生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晚發性敗血癥、慢性肺疾病等可能致命的并發癥,未來出現其他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
Paula Meier教授所在的芝加哥拉什大學醫學中心完成了一項由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5年研究項目,發現母乳顯著降低了上述嚴重疾病的發生率。她的團隊還在跟蹤這些早產兒兒童期的后續狀況,剛剛完成的一項分析顯示,住院期間攝入的母乳量越高,早產兒20個月大時的神經發育得分越高。
中國的早產兒救治水平近年也在不斷提高,然而,在早產兒喂養理念上和國外仍有很大差距。不少醫生的目標只是‘救活’孩子,而忽略了日后的健康成長。當孩子可以喝奶時,大部分醫生想到的仍然是喂早產兒配方奶。在早產兒未知能不能救活時,媽媽漲奶怎么辦?有的醫生就讓媽媽吃藥停止泌乳,等到孩子需要腸道喂養時卻沒有母乳了。這種情況也較多見。
有專家表示要改變現狀,首先需要醫生改變臨床思維,要知道早產兒和足月兒一樣,母乳喂養是最好的選擇。盡管母乳的熱卡沒有配方奶那么高,但母乳可以增加早產兒的免疫功能。母乳喂養的早產兒,腸道壞死的風險比人工喂養的低6倍,即便是混合喂養,腸道壞死的風險也比單純喝配方奶喂養低3倍。
有醫護人員擔心母乳喂養容易使早產兒受感染,對此,陳運彬表示,實際上母乳不可能是無菌的,但是這些細菌的影響和并發癥相比是微不足道。而且很多是益生菌,給孩子吃不會太大影響。對此,Paula Meier也表示,“早產兒的感染原因是在NICU接觸到一些只在NICU存在的致病菌。如果我們看看各種研究,不管是哪個國家,都會顯示母乳喂養會降低NICU相關的感染。”
此外,不少早產兒母親和家人認為,早產兒的母親母乳量不夠。對此,Paula Meier表示,這一誤區在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但泌乳問題不是早產本身導致的,“早產媽媽沒有奶”的看法并沒有科學依據。懷孕20周開始,孕婦的乳腺組織就有可能產生足夠的奶。所以就算是24周、26周的早產兒,如果母親獲得有效的吸乳設備、正確的宣教,她也能夠有機會產生足夠的乳汁。
推薦專家:徐州婦幼保健院兒科專家王建梅
徐州婦幼保健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