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醫保政策:近日,徐州市政府辦公室印發《徐州市長期護理保險實施方案》,該方案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2022年起籌集標準為每人每年70元,徐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實現長護險全覆蓋。
什么是長護險?
長護險全稱為長期護理保險,指的是為因年老、疾病或傷殘而喪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需要長期照顧的人提供護理費用或護理服務的保險,被稱為“社保第六險”。
哪些人能夠申請?
長護險參保對象為全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下分別簡稱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參保人員。按照基本醫療保險的相關規定,分別在相應參保地參保、繳費。
籌資標準是什么?
長護險基金籌資標準按照上年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左右確定。2022年起籌集標準為每人每年70元,其中個人每人每年繳納20元,醫保統籌基金籌集每人每年30元,政府財政補助每人每年20元。
基金籌集方式有哪些?
長護險基金以年度為單位一次性籌集。暫按參保地分別繳入各地財政專戶。參加職工醫保的個人繳納部分,每年1月底前由經辦機構統一從醫療保險個人賬戶中劃轉當年度參保費用,個人賬戶資金余額不足時,從下期賬戶劃入額中抵扣。新參保人員參保當月,按全年標準一次繳清當年費用。未建立個人賬戶的參保人員,應在每年繳納職工大額醫療費用補助費時一并繳納。參加居民醫保的個人繳納部分,在繳納居民醫保費時一并繳納。
醫療救助對象、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員(指持有殘聯核發的第二代殘疾人證,且殘疾等級為一級、二級的重度殘疾人,下同)、參加居民醫保的70周歲以上老年人以及徐州市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對象個人參保費用由政府全額補助。
醫保統籌基金籌集部分,每年年初按照參加長護險的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人數列入基金支出預算。
政府財政補助部分,按照各參保地參加長護險的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人數,每年年初由各參保地財政部門從財政預算安排資金中劃入。市主城區(云龍區、泉山區、鼓樓區)按照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政策,由市、區兩級分擔。
長護險基金接受企業、單位、慈善機構等社會團體和個人的捐助。
政策解讀
據了解,將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推廣至全市,實現制度保障的全覆蓋,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上級部門提出了明確要求。國家醫療保障局明確提出“原則上各試點城市對納入參保覆蓋范圍的人群,要在市域范圍內整體開展試點”。省內南通、無錫等地已經實現了長護險市級統籌,常州擬于2022年1月起實現全覆蓋。
市委市政府要求實現長護險全覆蓋。近年來,我市先后成功實施了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的市級統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為實現全市居民公平享有基本社會保障的目標,今年深改委工作要點、政府工作報告均明確提出要“實現長護險全覆蓋”。
人民群眾期盼制度落地。目前,在市區先行建立長護險制度的示范引領下,沛縣、睢寧縣實現了長護險的全覆蓋,豐縣、銅山區為其職工醫保參保人員建立了長護險制度。實現長護險全覆蓋具備了良好的工作基礎。
與原試點方案相比,新出臺的《徐州市長期護理保險實施方案》主要有哪些變化?
實現長護險全覆蓋
將長護險制度覆蓋范圍由市區擴展至全市,并按照全市統一基本政策、待遇標準、經辦管理、定點管理、信息系統的原則,設計方案、推進實施。
統一基本政策
統一籌資標準。籌資標準由市區的每人每年100元、銅山區的80元、豐縣沛縣睢寧縣的50元,統一為每人每年70元,其中醫保基金劃撥30元,個人繳納20元,財政補助20元。對于市區職工醫保和普通居民參保人員來講,籌資標準下降30元,其中個人下調10元,財政補助下調20元;對于市區學生兒童來講,籌資標準下降10元,其中個人增加10元,財政補助下調20元。對于銅山區來講,個人繳費標準下調10元。對于豐縣、沛縣、睢寧縣來講,籌資標準上升20元,其中個人上調10元,財政補助上調10元。
統一待遇標準。參保人員既可以選擇入住機構,也可以選擇居家親情照護和機構上門照護相結合的形式,享受長護險待遇。重度失能人員入住養老機構,基金支付標準為每天42元;入住醫療機構,每天82元。中度失能人員入住養老機構,基金支付標準為每天31.5元;入住醫療機構,每天51.5元。此外,符合條件的失能人員還可以在養老機構享受家庭病床待遇。選擇居家親情照護和機構上門照護相結合形式的,重度和中度失能人員親情照護補貼標準分別為每人每天20元和10元,此外還可以享受每月300元的機構上門照護服務。
明確異地居住人員待遇。因異地居住導致無法享受機構上門照護的參保人員,重度失能(失智)人員按照每人每天30元、中度失能人員按照每人每天20元的標準,發放親情照護補貼。
優化經辦服務
提高親情照護服務質量。借鑒成都等地做法,參保人員享受親情照護時,應當由通過親情照護培訓的人員提供照護服務,方可全額領取親情照護補貼;由未通過培訓的人員提供照護服務的,按照80%的比例支付親情照護補貼。
組織成立長護險失能(失智)評定專家委員會。由醫療保障、財政、衛生健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民政等部門工作人員及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勞動能力鑒定等領域專家組成,負責長護險失能評定工作的組織領導、評定標準制定、評定爭議復核裁決等工作。
設置待遇享受等待期。為規避投機參保風險,對于新參保人員,參照居民醫保的做法,設置6個月的待遇享受等待期。為保障平穩實施,對于2021年度已經參加我市基本醫療保險并正常享受待遇的人員,2022年首次申請長護險待遇,不受等待期限制。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