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科普: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網站公布數據顯示:全國(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下同)在2025年1月份共報告甲型肝炎2293例,報告發病數較上月(1247例)增加了83.88%,較2024年1月份同期(1002例)增加了128.84%。由此可見,在全國范圍內,甲肝的發病數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一、什么是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
它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即通過污染的食物、水或與感染者的密切接觸傳播。
甲肝的潛伏期通常為15-40天,平均28天。
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現發熱、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痛、黃疸等癥狀。
不過,大多數患者經過適當休息和對癥治療后可以完全康復。
二、甲型肝炎的傳播途徑
糞口傳播:這是甲肝的主要傳播途徑。患者的糞便中含有大量病毒,如果糞便污染了食物、水源或手部,病毒就會通過口腔進入人體。
食物傳播:食用被污染的水產品(如毛蚶)或未煮熟的食物是常見的傳播方式。
水源傳播:飲用被污染的水也可能導致甲肝感染。
三、甲型肝炎的癥狀

甲肝的潛伏期通常為2-6周,之后可能出現以下癥狀:
1)流感樣癥狀:例如發熱、乏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等。
2)黃疸:皮膚和眼白變黃,尿液顏色加深,糞便顏色變淺。
3)其他癥狀:例如關節疼痛、皮疹等。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感染者都會出現癥狀,尤其是兒童。

四、甲型肝炎的預防措施
預防甲型肝炎的關鍵在于切斷傳播途徑、管理傳染源和保護易感人群。
(一)管理傳染源
隔離患者:甲肝患者應隔離至發病后3周,托幼機構的患者需隔離40天。患者的糞便和排泄物需嚴格消毒。
醫學觀察:與患者密切接觸者需進行4-6周的醫學觀察。
(二)切斷傳播途徑
保持個人衛生: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避免飲用生水,不吃未煮熟的食物。
加強食品衛生管理:食品加工時需嚴格消毒,生食與熟食的刀具、切菜板和容器要分開使用。
保護水源:飲用水需經過消毒處理,防止水源被糞便污染。
環境衛生管理:消滅蒼蠅、蟑螂等害蟲,減少病毒傳播的媒介。
(三)保護易感人群
接種疫苗:接種甲肝疫苗是預防甲肝最有效的方法。我國兒童免疫規劃中規定1歲半時接種甲肝疫苗。
被動免疫:在接觸甲肝患者后,可在7天內注射丙種球蛋白,有一定預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