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在醫學界,有一種急癥死亡率極高,用“九死一生”形容也不為過,這便是“A型主動脈夾層”。
也許你對主動脈疾病并不熟悉,但一定聽說了,前不久臺灣藝人黃鴻升意外去世,病因正是A型主動脈夾層破裂所致。其實,很多聞名于世的人都沒能逃出它的魔爪,比如愛因斯坦、林肯、李四光等。
該疾病發病48小時內,死亡率為50%,未治療情況下,2周內死亡率高達75-90%。
主動脈夾層被心臟大血管外科醫生稱為心血管疾病中的“第一惡魔殺手”“不定時炸彈”。這種疾病異常兇險,發病急、死亡率高,手術難度高、風險大,屬于心血管外科最有挑戰性的手術之一。該類疾病高齡患者(≥70歲)手術死亡率高達30-50%,因而對高齡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的救治堪稱在“鬼門關”搶人。
近日,徐醫附院心臟大血管外科聯合麻醉科手術室和重癥監護室連續對2名“A型主動脈夾層”高齡患者成功開展救治,從無到有,不斷創造該疾病徐州地區年齡最大的手術紀錄。
外地老人急診入院 生命遭遇終極考驗
71歲的王大娘因 “突發胸痛9小時”從河南永城連夜緊急轉診到徐醫附院急診搶救。王大娘發病前毫無征兆,異常劇痛持續加重,當晚23時到達徐醫附院后,立即接受胸腹主動脈CTA檢查,結合老人長期高血壓病史,診斷很快明確,是死亡率極高的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老人隨時有夾層破裂導致猝死的可能。
在王大娘從外地轉診前,徐醫附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李慶就已提前接到了“求助”電話,他緊急安排科室值班醫生連夜做好搶救準備,并提前等候接診。
李慶主任是徐醫附院從國內頂尖心血管外科著稱的北京安貞醫院引進的專家。他師從國內心臟大血管外科界的翹楚孫立忠教授,是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優秀骨干,從醫二十年,精通心臟大血管外科疾病治療。
李慶告訴記者,主動脈是人體最粗的一根動脈,也是人體承受壓力最大的一根血管。它從心臟的左心室發出,向上、向右、再向下,像一根弓狀的管道,沿脊柱下行,并在胸腔和腹腔內分出很多分支,直達下肢,向全身各處輸送血液。
“主動脈壁分內、中、外三層,內外壁就像房子的內墻、外墻,中層由結締組織構成,好比房屋的鋼筋混凝土。正常情況下,主動脈中間的“鋼筋混凝土”非常結實,牢固地穩定住內外壁,但如果存在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危險因素,血流的沖擊力會把內膜撕破,讓中層暴露,血液跑到內外膜之間,就形成了主動脈夾層,猶如‘三明治’。”李慶主任介紹道,“通俗地講,主動脈夾層就是血管劈了,若不及時救治,血流會沖破外壁,像黃河決堤一樣,造成大出血、休克,死亡就是一瞬間的事。”
勇闖手術“禁區”上演8小時生死時速
年齡,是主動脈夾層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老年患者手術死亡率和嚴重并發癥發生率遠遠高于年輕人,被稱為老年人的手術禁區。可是保守治療無異于“坐以待斃”,手術是老人生還的最后手段。對于高齡患者來說,手術不僅對疾病的挑戰,同時也是對醫院綜合治療能力(手術團隊、麻醉團隊和重癥監護團隊)的考驗。
李慶主任及其團隊對患者的病情進行了謹慎的評估后,建議手術治療。經過與患者家屬的詳盡溝通,家屬最終選擇同意手術,將患者的生命托付給醫生。
“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救治的。”這是李慶主任到徐醫附院后開展的首例高齡主動脈夾層手術,更是醫患之間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在心臟外科手術中,主動脈弓部手術屬極為復雜的手術類型,需要外科醫師,麻醉師等多方面密切配合才能確保患者血流動力學和生命體征穩定。為了不辜負這份信任,李慶主任連夜制定主動脈根部替換+全主動脈弓提換+降主動脈支架植入的“全活”手術方案(李慶的手術方案可將深低溫停循環時間由通常的12-18分鐘縮短到3-6分鐘),醫院調集相關科室最強力量配合,進行認真縝密的術前準備討論及術中各種問題的應對方案。
與時間賽跑,是成功的保證,手術必須分秒必爭。
患者入院的當天下午14時38分手術正式開始,由李慶主刀,手術進行了8個小時,順利完成。手術結束后,患者被送入重癥醫學科(ICU)觀察,這也是術后關鍵的24小時。李慶主任絲毫不敢懈怠,下了手術臺就沖進ICU,密切觀察患者的術后各項指標,直到患者安全回到病房,他才松了一口氣。
由于老年患者面臨著并發癥、護理的重重挑戰,需要及時調整診療方式。在重癥監護室、病房醫療團隊和家屬的共同努力下,兩周后,患者王大娘恢復良好順利出院,未出現任何并發癥。現在定期隨診,王大娘和他的兒子每次見到李慶主任都像親人一樣,表達對“恩人”的感謝。
“李主任,每天都看老母親好幾次,這么細心耐心的大夫,我們還是第一次見,太幸運了。”患者家屬感動地說。
“這么危重的病例能夠救治成功,除了醫務人員的努力,家屬的理解配合也很重要,每次面臨重要抉擇的時候,家屬都選擇相信我們,這份信任給了我們莫大的勇氣。”李慶說。
“深低溫停循環”挑戰高死亡率危重癥
近期,李慶主任又接診了一位73歲的劇烈胸痛患者。這位患者此前已經胸痛7天,尚能忍耐,但當天突然胸痛加劇,實在無法忍受被送至醫院時,病情已十分危急,經過檢查確診為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
“這位高齡患者患有高血壓20年,體重僅43kg,合并貧血(血色素6g),低蛋白血癥(22 g/l),前降支90%狹窄,并且實施過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3月來未下地導致肺部感染。”李慶主任說,此前有高齡患者成功的手術案例,雖然這位患者病情較為復雜,作為醫生他仍然希望能夠讓患者得到徹底的救治。
結合患者的病情,經過充分評估后,李慶主任建議實施升主動脈替換+全主動脈弓提換+降主動脈支架植入和同期冠脈搭橋的“全活”手術方案(李慶的手術方案再次將深低溫停循環時間由通常的12-18分鐘縮短到3-6分鐘),征得家屬同意后,李慶主任組織團隊立即著手進行。
“患者不僅是高齡,還伴有其他的病史,要在深低溫停循環下進行大動脈血管置換手術,是一項重大的挑戰。團隊只能全力以赴。”李慶主任說,針對病人的情況,手術團隊積極完善術前準備的同時,改善患者貧血癥狀。
據了解,深低溫停循環是大血管手術中的重要技術,通過把病人身體溫度降到24-26度,心臟和全身血流完全停止,進行主動脈弓部的手術。該技術在大血管手術中經常使用,但是這么高齡危重病例尚屬于首次。在李慶團隊醫生和麻醉醫生、器械護士密切配合下,憑借精湛技藝、默契的配合,順利完成全部置換手術和冠脈搭橋。
老人術后的恢復也是一項巨大的挑戰,需要挺過道道險關。
重癥監護室團隊和病房醫護團隊密切配合,勇于擔當,積極進行相關并發癥的預防處理,一步步度過了肺部感染、營養不良等道道關口,身體逐步完全恢復,未出現任何并發癥。目前患者已經順利出院。
竭盡所能 挑戰高峰——連續為4例80歲以上老人實施心臟冠脈搭橋術
“心臟手術幾乎沒有重來的機會,因此只能竭盡所能,追求萬無一失。”李主任將他的技術專長帶到徐醫附院,并帶領團隊在確保給患者帶來生機的同時,挑戰高峰。近1月來,李慶主任團隊又成功為4例80歲以上老人成功實施冠脈搭橋手術。其中一天內實施不停跳搭橋2例:第一例84歲(左室:65,射血分數:42%),第二例82歲,術后第8天兩位老人同時順利出院。并有一例80歲患者由于雙下肢深靜脈血栓,故進行了雙乳內動脈+橈動脈的全動脈化搭橋術。
▲兩位老者分別為84歲和82歲,同一天施行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術,術后第8天同時出院
建成“復合手術室”開創胸心外科手術新高地
徐醫附院致力于打造具有國際視野的現代化區域醫療中心,實施人才學科戰略。心臟大血管外科作為醫院生命救治能力的引擎學科之一,一直是醫院傾力支持的重點。李慶說,由于胸心血管外科每一例手術都是性命攸關的大事,既離不開各環節醫生專業技術和團隊通力協作,更離不開醫院平臺的支撐和領導大力支持。
為此,李慶希望帶領團隊一起努力,開創淮海經濟區心臟大血管外科手術的新高地,將心臟外科更多高難度手術開展起來。目前,在院領導的支持下“復合手術室”已經建成,這將原本“分而治之”的外科手術與介入治療和影像學診斷等集納起來,能夠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高效更簡潔的治療方案,造福淮海經濟區心血管疾病患者。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