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4月11日,一場生死時速在徐醫附院上演——下午13時許,120送來一位車禍傷者,腹腔大量出血,患者呈失血性休克狀態:肝左外葉脫離肝臟、肝左靜脈和下腔靜脈連接處撕裂、肝臟膽囊區域碎裂、胰腺頸部完全離斷伴胰體部挫裂傷……5小時內,徐醫附院多學科緊密配合,緊急完成術前檢查、會診、備血、輸血等相關工作,最后由肝膽胰外科張斌主任團隊成功完成急診外科手術,將患者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
快!開通搶救綠色通道!
4月11日,來自蕭縣的李先生騎三輪車與機動車相撞,當場昏迷。當地120到達后發現李先生傷情嚴重,立即決定將其送至徐醫附院,并于下午13時許到達徐醫附院急救中心,急診搶救綠色通道立即開通,一切手續從簡,優先檢查,優先備血,優先進入搶救流程,急診、外科、影像、檢驗、輸血科、重癥監護室、手術室等醫護人員迅速完成各項檢查、搶救和手術相關準備工作。
當天正值周末,肝膽胰外科張斌主任接到科里曹寬醫生來電,了解到傷者的大致情況后,一邊安排盡快為傷者做平掃CT以了解頭、胸部、腹部傷情,提前做手術準備、大量備血,一邊馬不停蹄地趕到醫院。經過急診科、肝膽胰外科、胸外科、神經外科等相關科室的緊急會診,考慮到李先生腹部臟器受損嚴重出血的危急狀況,張斌決定簡化影像和血液學檢查,在積極抗休克治療的同時爭分奪秒將患者送入麻醉科手術室進行急診手術治療。
險!出血5000ml,輸血袋鋪滿地
進入手術室時,李先生血壓僅為50/30mmHg,橈動脈搏動微弱。外科醫師和麻醉科魏靜球和徐曉梅兩位醫生密切配合,給予大量輸血、補液及升壓藥物維持,以小切口進腹腔,避免腹腔壓力突然下降,造成回心血量短時間內銳減,血壓無法維持。
手術中,探查發現傷者腹腔內有大量鮮紅血性液體及血凝塊,失血總量超過4000ml,肝左外葉離斷、第二肝門肝左靜脈和下腔靜脈連接處撕裂、左肝蒂撕裂、肝臟膽囊區域碎裂,同時胰腺頸部完全離斷伴有胰體部挫裂傷,該患者出現了肝膽胰外科最兇險、復雜的外傷類型,肝、膽、胰等多臟器嚴重復合傷,患者命懸一線!據張斌主任介紹,手術中最大的風險來自肝左靜脈從下腔靜脈撕裂下來,術中移去肝左外葉過程中出血洶涌,處理不當很容易引起難以控制的大出血和空氣栓塞等嚴重后果,直接引起患者的死亡。另外,嚴重多臟器復合傷患者腹腔出血中因有膽汁、胰液等消化液混入,不適合自體血回輸,這也大大增加了搶救的難度,也更考驗參與搶救的外科、麻醉科和輸血科等應急反應能力。
最終,在肝膽胰外科張斌主任團隊、麻醉科團隊以及手術室護理組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完成手術,行肝左外葉+膽囊+胰腺體尾部+脾臟切除+肝創面清創止血術,傷者腹腔總出血約5000ml,輸注紅細胞、血漿、冷沉淀和血小板等共計4000多ml,幾乎把患者全身的血液換了一遍, “輸血袋在手術室地面鋪了一大片”。
強!危急時刻彰顯徐醫附院危重癥復雜外傷救治能力
經過重癥監護室ICU的加強監護和治療,李先生在術后第二天即拔掉氣管插管,目前已經轉入普通病房。
張斌主任表示,像李先生這種涉及多個內臟破裂的患者死亡率極高,此次成功搶救的前提是患者在第一時間被送至醫院,第一時間開通了搶救綠色通道,第一時間組織了技術水平過硬的多學科專家團隊參與搶救,簡化手續,省略非必要的檢查,一邊積極輸血輸液抗休克,一邊緊急進入麻醉科手術室進行緊急手術,為李先生爭取了寶貴的搶救時間,真正可以說是“撿回一條命”。這是一場時間與實力的較量。
在防控新冠疫情的特殊時期,徐醫附院黨委提前謀劃部署,堅定“疫情防控和常規醫療工作兩手抓”,自春節以來開展急危重癥救治上千例。就在此例搶救的前一晚,張斌主任團隊還為一位腸系膜上動脈梗塞引起大面積腸壞死高齡患者成功實施了小腸切除+腸造瘺術,該患者在當地醫院就診檢查發現CT影像學死神之征-肝門靜脈積氣征,因病情危重轉至徐醫附院,患者術后恢復良好。也就在半月前,張斌主任團隊還成功為一名94歲高齡老人行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微創手術取出膽總管7厘米膽結石。此外,徐醫附院其他臨床科室近期也在防疫背景下積極進行急危重癥患者搶救工作:重癥監護病房一名多發性外傷的重癥肺部感染的患者經過半個多月的ECMO輔助治療,氧和明顯改善,現已脫離生命危險;兒科、NICU、PICU周密保障,成功救治多名極低、超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婦產科成功保障多名發熱孕產婦順利生產;麻醉科制定了嚴密的應急手術預案,騰出百級層流手術間嚴陣以待……
作為江蘇省四大緊急救援基地之一,徐醫附院對危重癥患者的救治能力久經考驗。初心為旗幟,實力做后盾,擔起徐州及周邊地區急危重癥的救治重任,正是這所百年老院的使命與擔當。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