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彎腰駝背”、“高低肩”……這樣的孩子很可能患上了脊柱側彎。進入暑期,特發性脊柱側彎成為徐州市兒童醫院骨科的“熱門病種”。該院骨科醫生張鳳飛指出,長期側彎可能會危害孩子心肺功能的發育,提醒家長應多關注孩子的脊柱狀況,早發現、早治療。
暑期脊柱側彎患兒就診增多
小思(化名)今年14歲。1年前,她就經常感覺腰部不舒服,家長卻告訴她“小孩子哪有腰”,認為純粹是學習勞累而已,歇歇就好,并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隨著時間推移,小思覺得腰痛越發明顯,走路姿勢也呈現出向一邊傾斜的樣子,家長這才意識到問題有點嚴重,趕忙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臀部不對稱,腰5半椎體已側彎60多度。這已經是比較嚴重的脊柱側彎,必須進行手術矯形治療。”徐州市兒童醫院骨科醫生張鳳飛表示,脊柱看起來向一側或雙側彎曲,這就屬于脊柱側彎。
12歲的男孩小雨(化名)也是張鳳飛的病人,他的問題是在洗澡時發現的。最初,家長發現孩子腰部長了一個小疙瘩,因為不痛不癢,就沒當回事。誰知半年后,原來的小疙瘩已經長成兩個鴨蛋般大小。經診斷,小雨是腰3、4椎體融合,后凸畸形,也就是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是一種常見的脊柱畸形疾病。據調查顯示,在中國每100個孩子中就有2-3個患有脊柱側彎,并且女性患者遠多于男性。張鳳飛說,最近這段時間,因脊柱側彎來醫院就診的患兒不斷增加,一是因為家長與孩子相處時間久,能夠發現孩子身體異常,二是因為假期時間長,方便治療。
特發性脊柱側彎最為常見
“脊柱側彎是指脊柱向側方彎曲的一種骨骼畸形”,據張鳳飛說,患者可能會有一邊背部隆起,雙肩高低不一,或者腰部隆起、凹陷,胸廓肋骨畸形,或者乳房發育異常等癥狀。
張鳳飛告訴記者,脊柱側彎有很多種類型,比如特發性脊柱側彎、先天性脊柱側彎、神經肌肉型脊柱側彎、綜合癥型脊柱側彎、還有因為其他疾病引起的繼發性脊柱側彎。
在所有脊柱側彎中,最多見的是特發性脊柱側彎,發病率大約為2%~3%,主要發生在10-16歲的青少年,其中女性發病率為60%~80%。由于這部分脊柱側彎的原因尚未清楚,因此稱之為特發性。
“當孩子出現特發性脊柱側彎時,部分家長會認為是坐姿不正、長時間低頭玩手機、電腦等原因導致,其實不然。”張鳳飛稱,目前,醫學界認為特發性脊柱側彎主要受以下幾個因素影響:一是遺傳因素,父母雙親均有側凸的子女患病可能性是正常人的50倍;二是生長期間的發育不對稱;三是神經內分泌系統不正常等。
據了解,特發性脊柱側彎按年齡分可分為三類:嬰兒型、少兒型和青年型。嬰兒型是在0~4歲之間發現,通常在出生六個月后向左側彎,以男嬰為主;少兒型是4~10歲之間發現,主要為右側胸彎和雙主彎,以女孩為主;青少年型是10~16歲為主,伴有肺功能下降和后背痛。張鳳飛提醒說,如果孩子胸彎大于100度,就有可能會引發限制性肺疾患等病癥,必須給予一定形式治療。
家長應留意觀察孩子脊柱變化
對于孩子脊柱發生的變化,不少家長會當成發育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比如書包太重或因個子高而不自覺地低頭、駝背、雙肩不等高;有些家長雖然發現了孩子的異常,卻想當然地以為這種側彎現象會隨著繼續生長發育而自我矯正……這些想法都是錯誤的。
“脊柱畸形并非單純的脊柱疾病。”張鳳飛指出,有研究數據表明,嚴重脊柱畸形的患兒不僅容易合并多種心血管疾病、泌尿系統疾病等,由于呼吸和心跳都受到病情的影響,患兒在身高、體重方面大發育也低于正常人,壽命值只能達到正常人群的60%。另外,脊柱側彎的長期存在,會引發患兒自卑情緒,對其心理健康造成極大危害。因此,脊柱側彎必須早期發現,及時干預治療,從而減少后期傷害。
張鳳飛強調,面對孩子的脊柱變化,家長千萬不可疏忽。據介紹,脊柱畸形的診斷并不難,去醫院拍攝一張清晰的脊柱全長站立位X線片即可,更為關鍵的是,在孩子脊柱側彎發生的初期,家長能夠留心觀察及早發現問題。
張鳳飛建議,在平時生活中,家長應特別注意孩子的雙肩是否對稱,雙肩胛是否等高,雙側胸廓是否對稱,骨盆有無傾斜,雙臀是否等高,雙下肢是否等長。一旦發現孩子雙肩不等高,軀干偏斜,腰兩側不對稱,彎腰后背部平面一邊高一邊低等情況,盡早到醫院進行X光片檢查確診。
治療脊柱側彎最好抓住兩個“黃金時期”
“脊柱側彎提倡及早干預,盡快治療。”張鳳飛表示,脊柱側彎有兩個黃金治療時期, 一個是幼兒期,即5歲前,另一個是青春期,即女孩10-14歲,男孩的12-16歲。因為這兩個時期兒童脊柱發育迅速,通過治療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若是拖到成人期再治療,側彎的彎度越大,手術困難大,功能喪失多,治療花費也高。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有些脊柱側彎需要使用椎體固定,固定一個椎體需要7-8千元。一般來說,先天性側彎患者需要固定4-6個椎體,特發性側彎的患者往往需要固定10個椎體左右。患者越是年紀大、側彎厲害,需要椎體就越多,花費自然也越高。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治療脊柱側彎的方法是與側彎的類型、角度和患者生長發育的潛能息息相關的。以特發性側彎為例,治療方法包括觀察、物理治療、支具治療和手術治療。
對于20度以內的特發性側彎,只需每3-6個月復查站立位X線即可。支具治療適用于20-40度之間的特發性側彎,通過靠在凸側施加壓力,“迫使”側彎變直,以防進一步加重。除戴支具外,還可以進行物理治療鍛煉背部肌肉和身體平衡,減少因長期佩戴支具帶來的肌肉萎縮,并調節呼吸功能。手術治療僅適用于小部分角度較大,或者是角度加重較快、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