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1月12日,由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中國癌癥基金會主辦,市紅十字會、市腫瘤醫院承辦的徐州市城市癌癥早診早治項目患者捐助儀式在市腫瘤醫院舉行。國家癌癥中心副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黨委副書記付鳳環,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城市癌癥早診早治項目辦公室研究員李霓,徐州市人大以及市衛計委、市紅十字會、市腫瘤醫院負責人,各區疾控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受捐助患者代表等參加了捐助儀式。
首批救助15萬元,低收入患者申請簡便
徐州市自2013年開展城市癌癥早診早治項目以來,將項目作為造福徐州市民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作為徐州市唯一定點篩查單位的市腫瘤醫院在過去的4年間,共進行問卷調查和高危人群評估8.6萬余人次,臨床篩查2.6萬余人次,發現陽性及癌前病變2600余例,確診并治療癌癥患者40余人。
為了更好地提升徐州市城市癌癥篩查項目效果,進一步服務居民,減輕低收入患者診療負擔,市腫瘤醫院近期通過與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和中國癌癥基金會協商,申請了專項救助基金。該項目資金來源于“北京希望馬拉松-癌癥早診早治患者救助專項基金”,由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和中國癌癥基金會負責基金申請的受理工作。此次捐助基金首批15萬元將用于城市癌癥早診早治項目對低收入癌前和癌癥患者的救助。
具體救助標準是:對查出癌前病變(高級別)、原位癌的低收入患者每人補助1千元治療費用,對早期癌的低收入患者每人補助2千元,對中晚期癌的低收入患者每人補助3千元。
在申請救助的程序上,市腫瘤醫院負責篩查、診斷、開具診療相關證明材料;市疾控中心負責督導社區進行隨訪、救助工作;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聯系居民,完成隨訪和救助工作;市紅十字會負責救助材料審核、登記、發放救助金。
鼓勵徐州篩查模式,集社會大愛解燃眉之急
國家癌癥中心副主任付鳳環說,由徐州市腫瘤醫院具體實施的徐州市城市癌癥早診早診項目開展四年來,經過摸索和成長,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同時,醫院積極探索腫瘤數據一體化平臺建設,真正做到了將高危評估平臺、預約平臺、篩查信息平臺、尋訪平臺和腫瘤登記平臺一體化,搭建了腫瘤防治疾控綜合信息平臺,為城市癌癥早診早治項目工作樹立了徐州特色的腫瘤篩查模式。
“2018年,為了踐行健康中國、健康徐州的理念,也為了鼓勵徐州特色的腫瘤篩查模式,肯定徐州為腫瘤防治所作的重大貢獻,基金會特將今年早診早治項目捐助活動的第一站選在徐州,為腫瘤防治工作添磚加瓦,為癌癥患者帶去希望。”
付鳳環表示:“從事癌癥早診早治篩查工作是為了提高治愈率,但是貧困患者如果篩查出來而得不到及時救治,那么跟沒有篩查出來是一樣的,捐助活動的意義就在于讓貧困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同時也把我們社會的大愛集中在一起,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捐助儀式上,一位受資助的患者表示,這是國家對我們做的一件大好事,感謝國家癌癥中心和中國癌癥基金會,感謝社區的每一位工作人員對自己的關心。
打造區域防治中心,構建人民滿意醫療體系
“雖然時值隆冬,但會場上暖意融融。”市腫瘤醫院院長張居洋說:“徐州市腫瘤醫院從2008年轉型發展至今,走過了十年的歷程,醫院不斷地茁壯成長。在促進腫瘤治療發展高地建設方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各級領導和各位專家對本院發展給予了無私的幫助,為我們成功轉型淮海經濟區唯一一所三級腫瘤醫院提供了技術支撐。”
“目前,徐州市腫瘤醫院呈現了跨越式發展,醫院的北區,一座占地108畝、建筑面積達到25萬平方米、投資25億元的腫瘤專科醫院和三級綜合醫院正在建設,12萬平方米的一期工程于今年6月交付使用,新醫院吸引了大量的優質資源,MDT多學科聯合會診平臺、專家平臺、院士工作室、精準化療工作室將陸續搬到新醫院,開放床位1500張。”
作為徐州市城市癌癥早診早治項目的定點篩查單位,市腫瘤醫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通過癌癥早診早治,使許多腫瘤患者得到了治愈的效果,醫院也先后獲得了國家癌癥中心授予的全國最佳項目管理獎等榮譽。張居洋表示:“為減少患者的診療負擔而設立的專項治療基金,我們將借此契機,繼續發揮地區腫瘤醫院的作用,肩負起社會職責,構建人民滿意的社會醫療服務體系,為建設健康徐州、建立淮海經濟區腫瘤防治中心做出不懈努力。”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