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專家:孩子每個階段的發育都不可缺失, 冬天穿太多或者抱太多,都會影響孩子大運動發育。
“王老師,我家寶寶8個月了,還不會翻身,你看看他是不是發育出了問題?”
昨天,一對夫妻抱著8個月的寶寶來到徐州婦幼保健院高危兒門診育兒專家王仙咨詢。
在給寶寶做了發育評估后,王仙老師發現這個孩子大運動發育落后,不光不會翻身,俯臥時頭抬起不到90°,腰背部力量很弱,在詢問了幾個問題后,她就找到了癥結所在。
因為寶寶從出生后,每天不是被抱著就是躺著,家長從不舍得讓孩子俯趴,寶媽說孩子只要一趴著,奶奶就擔心孫子累著了,會立刻抱起來。
而且冬天擔心室內外溫差大引起感冒,家里沒有暖氣,也不讓開空調;怕孩子凍著,白天就給他穿的特別多,晚上睡覺也給包著“蠟燭包”,孩子能夠自由活動的時間很少,從而阻礙了孩子的成長發育。
王老師說,最近已經遇到好幾個這樣的情況了,需要做康復才能保證孩子的早期發展盡可能不受到影響。
一位家長問,現在不學翻身和爬行,只要該走路時候會走路不就沒問題了嗎?
王老師回答,當然不是,孩子在成長發育過程中的每個階段都不能缺失,孩子在俯趴、翻身、蠕動爬行以及手膝爬行的過程中,大腦神經得到充分發育,否則可能會影響到孩子將來的學習能力。那么,孩子應該怎么帶才更健康呢?我們看看育兒專家王仙老師怎么說。
小寶寶應該躺著睡、趴著玩
寶寶大運動的起始是趴著,從出生后,只要孩子身體健康,就可以盡可能多地讓寶寶趴著玩,如此寶寶的大運動發育才會得到保障。
“很多家長,在帶孩子的過程中,不是讓孩子躺著,就是抱著,不舍得讓孩子俯趴,也有家長即便是在室內,也會每天讓孩子躺在小推車里推著玩,一看孩子趴著就覺得特別‘可憐’,立刻抱起來。”王老師說,這些做法都是錯誤的。
趴著,能夠促進新生寶寶的原始反射,使得寶寶自主控制的運動出現。同時,趴著可以使頸部、背部、肩部肌肉群的力量得到加強,有利于寶寶主動翻身動作的出現。鼓勵寶寶運動身體,可以刺激大腦通路的形成,只有肌肉和韌帶的神經末梢受到足夠的刺激,寶寶才能學習和發展,如果總是躺著、抱著會抑制運動,妨礙寶寶學習運用自己的身體。
從三個月開始給孩子準備爬行墊
因為床太軟,不利于孩子的運動發展,影響孩子睡眠習慣的培養,最重要一點家長會因為擔心孩子掉床而在無意中限制了孩子的運動。王仙老師還建議家長,至少從三個月起,就盡量不要讓孩子在床上玩了。她說如果寶寶三個月了,俯趴時仍然無法抬起頭,請及時到專業機構就診。
家長可以在爬行墊上給寶寶做撫觸,做被動操和親子游戲,陪伴寶寶度過溫馨的親子時光。也可以經常擁抱寶寶,多和孩子身體接觸,滿足孩子觸覺發展的需要,同時讓孩子感受到你濃濃的愛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讓“抱”成為常態。
另外,還要提醒家長,躺著也不是孩子的常態姿勢,經常躺著會使孩子的肌肉和韌帶的神經末梢得不到足夠的刺激,抑制孩子運動的發展。
開辟安全場地,任由寶寶“摸爬滾打”
王老師說:“經常趴著玩的寶寶,一般在四個月左右就會翻身了。”在孩子會翻身后,盡量在家里開辟出一塊屬于寶寶玩耍的場地,移去周圍不需要的東西,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任寶寶在上面自由地“摸爬滾打”。
這個時候,孩子腿部的力量還不能支撐身體,家長不要扶著孩子經常站立。可以扶抓住孩子的腋下輕輕的上下顛動,讓孩子學習屈膝,同時刺激內耳前庭覺的發展,但是,腿部不要用力。當孩子身體的力量足夠強,受著生命內驅力使然,看到能夠吸引ta的玩具時,寶寶會努力地想取抓到,這時家長需要有足夠的敏感度,意識到孩子的需求,可以抵住孩子的腳,引導ta移動身體,促進孩子學會腹爬。
當孩子會腹爬后,盡量擴大孩子的活動范圍,發展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不要總把孩子關在圍欄里,可以用圍欄擋住不適合孩子去的地方。
正常發育的孩子不必刻意練習坐和站
寶寶從腹爬到手膝爬行的過程中,肌肉力量得到加強,會自己坐起來,從坐位時手臂前支撐到獨立坐能夠平衡自己身體。這個過程中,對于發育正常的孩子,家長不必刻意讓寶寶練習坐,也不鼓勵過早坐立。
王老師說,從腹爬逐步會手膝爬行,扶物行走,最后可以獨立行走,這是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大部分孩子要經歷5個月左右,家長也不要刻意讓孩子練習走路,手膝爬行的時間至少要累計500小時以上。
同時,建議家長也不要用學步車、毛巾或學步帶吊住寶寶、架著寶寶的雙臂等方法讓孩子學習走路。要知道寶寶大運動的發展是水到渠成的過程,家長一定要順其自然,不要擾亂孩子自然的生長過程。
最后,王老師提醒家長:如果寶寶3個月不會抬頭、6個月不會翻身、7個月獨坐不穩,1歲半不能獨走自如,請及時到專業機構就診。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