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被醫生判“死緩”的她組建起合唱團,徐州64歲的張慧如帶領平均年齡60歲的團員,即將參加全國中老年風采大賽;她說:時刻提醒自己,珍惜每一天,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脖子下面的疤痕很明顯,但張老師不在意。

演出現場
今年9月,64歲的張慧如和一個朋友發起成立了一支團員平均年齡60歲的合唱團。成團才兩月時間,他們已經接到香港紫荊衛視的表演邀請。11月18日,他們還將參加全國中老年風采大賽。張慧如作為團長,管理團內大小事務。
可去年3月,她才被醫生判過“死緩”,醫生說她最多活3到5年。張慧如不服氣,“九死一生”做了手術。術后半年,她移動都需要輪椅。但合唱團的成立,讓張慧如有了追求:成立一支專業合唱團,并登上省級甚至國家級舞臺。這也讓張慧如有了無限活力和動力。
每次外出 回家都要躺兩天
張慧如居住在民主南路上一棟老小區里。11月1日下午2點多,剛送完朋友離開的張慧如,正躺在床上休息。小區外部雖然老舊,但張慧如的家里裝修很有格調,也一如張慧如見到客人的打扮,非常注重品味,粉底腮紅、深玫口紅提亮膚色,過膝長裙修飾腰身。但脖子下露出的傷疤提醒著他人,張慧如的身體狀態并沒有看上去那么理想。張慧如曾經做大大小小十次手術。去年9月的時候,她才“擺脫”輪椅。
可今年9月,張慧如和一個朋友共同發起成立了一支中老年合唱團——初心合唱團。“熱愛生活的初心,為社會做一點貢獻的善心,并保持一顆童心。”張慧如說,合唱團26個成員,和她有一樣的初心,而且有較高的歌唱水平,所以才走到一起。此前,張慧如曾學過五六年的美聲,并參加過一些合唱團體。但由于理念不一樣,她才決定另外成立一個合唱團。
“老有所樂很重要,但也要老有所為。”張慧如說,他們的合唱團走專業化路線,11月18日,他們就要參加全國中老年風采大賽比賽。而在參加各種大小賽事同時,張慧如要求合唱團每月至少參加一次公益活動。因為10月份的一次公益活動表演,初心合唱團得到了香港紫荊衛視的認可,并被邀請到香港表演。
張慧如講起合唱團的事情時,眉飛色舞。難以想象,她每次外出參加活動或者和團員一起排練后,她都需要在家躺兩天,身體才能緩過來。如此勞心勞力,她為何還要成立這支合唱團并擔任團長,管理團內大小事務呢?張慧如說,正因為身體這些“印記”,時刻提醒她,珍惜每一天,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一米長的疤痕“印記”
張慧如身體上的“印記”,正是每次手術后留下的疤痕,連起來有一米多長。第一道疤,距今已有25年。1992年時,張慧如身體出現浮腫現象。剛開始她以為是腎有毛病。但檢查幾次,腎都沒有查出問題。但這并沒有打消張慧如顧慮,因為她經常感到心臟不舒服。張慧如又找到心內科檢查。
“風濕性心臟病,我第一次聽說,但我已經到心力衰竭階段了。”張慧如說,她拿著檢查結果哭了三天。三天后她想通了,老天給了她姣好的外貌,聰明的頭腦,總要給她一些苦難來平衡。
但她低估了病情,她以為調理治療再加上平時生活注意就可以。不久,她還跟著單位組織的旅游去了一趟廬山。等張慧如回來,她就被送上了手術臺,進行了第一次心臟手術。
由于身體不適,張慧如提前病退。但屋漏偏逢連夜雨,張慧如的丈夫也在同年下崗,一家人斷了生活來源。
“我的想法就是,遇到困難就去解決。”剛剛從手術中恢復的張慧如決定做生意。張慧如說,自己一直愛美,喜歡穿衣打扮,她相信自己的眼光。為了淘到漂亮衣服,她專門坐火車去上海找貨源。漸漸的,張慧如的服裝生意紅火起來。但老天又來考驗張慧如了。進貨途中發生車禍,張慧如的脛骨粉碎性骨折,做了兩次手術。還沒消停多久,張慧如又查出子宮肌瘤,需要進行子宮切除。
而后,張慧如又因頸椎嚴重變形,如果不做手術就有高位截癱的風險。術后,她的身體里留下兩塊鋼板和六顆釘。
被判“死緩” 她不服氣
看著脖子到腹部,手術留下的傷疤,張慧如說:“有時候我也會想,怎么又是我啊,我怎么這么倒霉啊。”去年3月,張慧如的心臟又出了問題,心功能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一。醫生告訴她,無論保守治療還是開刀手術,對于她都沒有意義了。醫生給張慧如下了“死緩”通知書,最多活3到5年。張慧如聽到后感覺提不上氣,轉身跑了出去,也顧不上給醫生說“謝謝”的教養。
但張慧如不服這個氣。“我不甘心,三五年后,世界上就沒了我這個人。”張慧如托了一個熟人聯系上北京專家。北京方面說,如果張慧如調理后心功能有改善,還有機會手術。“當時一個信念就是‘活’,而且萬一心功能改善了呢。”張慧如說她不想其他可能性,抱著可以改善的想法,專心調理治療。
去年4月9日,北京專家評估后說,張慧如情況改善,可以手術。4月15日,張慧如來到北京。“換二尖瓣和心臟搭橋,兩個手術同時做。”張慧如說,進手術室前,她的兒子和丈夫都沉默不語,氣氛沉重,她也感到九死一生。如果成功,她可以繼續活,如果不成功,這就是她和親人的最后一面。
即將進入手術室時,張慧如的兒子說:“媽媽,加油!”聽到這四個字,張慧如淚流滿面。她想,一定要活著出來,不然老公、兒子和小孫女得多傷心。
手術成功了。但術后的痛苦也是張慧如始料未及的。術后一兩個月,張慧如說不出話。術后半年時間,張慧如都不能走路,移動都是靠輪椅。但大部分時間,她都是躺在床上,無法動彈。去9年月份的時候,她能走動10米左右,但再多走,她的心臟就無法承受了。
幸福很少 需要自己去找
張慧如回想,自己的身體頻頻出狀況,可能和自己年輕時太拼有關系。“以前下鄉干農活,餓著肚子還要抬200多斤稻子。”張慧如說,1970年,不滿17歲的她從城里到了睢寧鄉下。她和其他5個女孩住在一間空屋里。由于不會做飯,身上也沒錢,幾個人經常餓肚子。有一次她們幾個女孩路過縣城的包子鋪,使勁聞包子香味。晚上,幾個人想著包子香味,餓著肚子睡著了。還有一次,幾個姑娘三天沒吃飯,但還要撐著干農活。夏天插秧,秋天收割,冬天挖河,張慧如說,冬天她的腿經常凍得紫青。
“那個時候我就懂得,只能靠自己,必須堅強獨立。”張慧如說,苦難也讓她成了“沒什么怕的事”的大女人。后來,她憑借文化功底,當上民辦教師。1977年,24歲的張慧如回到徐州市區工作。進入新的工作單位,張慧如依然非常拼。“為了一周內謄寫出一本書,我那一周基本都是坐著。”而張慧如還要照顧父母公婆以及孩子。做服裝生意后,她更是常常忙得腳不著地。直到2011年,張慧如才撒手不管服裝生意,把生意交給了孩子。有了自己的時間,她開始到老年大學學聲樂。她還迷上書法、寫詩、朗誦。
初心合唱團的成立,張慧如說,讓她有了追求和夢想。她想要打造一支專業合唱團,并走上省級或國家級舞臺。初心合唱團也讓張慧如有了無限活力和動力。“合唱團還讓一個團員從失去老伴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張慧如說,團里一個老大姐的老伴去世一年多了,這個老大姐都非常消沉。她說服老大姐加入了合唱團。在排練、演出之余,張慧如還教老大姐穿衣打扮。最近,兩個人還一起去了外地游玩。
“我們團員年齡都不小了,我就想,我們人生有了那么多經歷,到老了,也要讓自己更有成就感、價值感,被社會需要。”張慧如覺得,人生幸福很少,大部分是苦難,所以只能自己努力找幸福,而不能等幸福。現在她認為每日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中,就很幸福。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