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將藥溶于食物后給小孩服用;用藥不見效私自加大劑量……
兒童用藥誤區 家長需警惕
10月是“全國安全用藥月”,今年的主題是“安全用藥 共享健康”。按照權威機構發布的信息顯示,兒童用藥安全中最大的問題是“誤服”,其次就是存在安全隱患的服藥方式,比如用藥溶入牛奶或者飲料中、不見效果私自加大藥量等。為此,徐州市醫院的多位藥劑醫師受訪時表示,兒童用藥安全現狀,亟需引起家長們的高度重視。
四十多片乳酶生被小孫子吃完了
“誤服”成為兒童用藥的最大問題,劉先生是有深刻體會的。他在今年8月份時,就經歷了一場發生在小孫子身上的驚險一幕。
當時,4歲的小孫子放假后,被兒子送回徐州。由于小孫子的爸爸媽媽都在外地工作,所以劉先生和老伴很珍惜這次和孫子相聚的時光,對小孫子的要求也是百依百順。
一天中午,劉先生和老伴在廚房做飯,小孫子在客廳玩積木。擔心孩子的安全,劉先生不時會從廚房出來看看。他看到小孫子手里不知從哪拿到一個藥盒,在手里玩著。劉先生要了一次,不過小孫子一哭鬧,他就把藥盒又遞到孩子手上。
這盒藥是劉先生為老伴買的乳酶生,因為前段時間老伴消化不好,已經吃了幾天,見效后就沒有再吃。于是老伴就順手放在茶幾上,一直沒有收起來。
劉先生沒想到,當老伴從廚房端著菜出來后,竟然發現小孫子的嘴巴在嚼著什么。仔細一看,竟然吃的是乳酶生藥片。老伴趕緊喊出劉先生,兩個人看了一下藥盒,里面空空的,一粒都沒剩。
“一個盒子里是100片,老伴吃了有一半,算上灑落的,四十多片乳酶生被孫子吃下去了。”劉先生回憶說,當時他和老伴嚇得六神無主,立刻聯系住在附近的親戚開車將他們送往醫院。奇怪的是,在去醫院的路上,小孫子似乎沒有什么反應,還嚷著要吃剛才的“藥糖”。
在醫院里,醫生詳細診斷后,還給開出血常規、尿常規等檢查單據。結果出來后,醫生說,各項反應都挺正常的。“乳酶生是一個活菌制劑,用于消化不良、腹脹及小兒飲食失調所引起的腹瀉、綠便等。雖然一下子服用四十幾片,但是各項檢查出來也都是好的,先不用洗胃了,家長密切注意觀察就行。”
這一次經歷雖然是有驚無險,但也讓劉先生長了不少教訓。他回到家后就把和老伴吃的一些藥,全部集中起來放在柜子的高處。
“一個孩子將帶著糖衣的止瀉藥當成糖丸,一口氣吃了二三十粒,里面的鎮定劑成分引發了呼吸抑制;一個孩子把一種口感較好的兒童退燒藥當成果汁來飲用,導致大量出汗,出現了脫水癥狀……”在我市一家醫院藥劑部門供職的許醫生稱,類似兒童誤服用藥的病歷,幾乎每家醫院都接診過。
從許醫生的介紹中可以看出,誤服藥品的兒童年齡多集中在5歲以下,所誤服的也是家長平日不注意擺放在家中低處區域的一些藥品。
“一旦發生兒童中毒病例一定要及時就醫,大部分的兒童中毒病例通過及時診治是可以痊愈的。”許醫生表示,孩子的臟器功能通常比成人的恢復功能更強,因此,中毒后愈后結果都較良好,不會留下后遺癥。
兒童用藥安全,家長誤區不少
一項調查顯示,很多家長面對難以喂藥的孩子,往往采取的是連哄帶騙的方式,而其中廣大家長普遍使用過的,就是哄騙孩子“糖是甜的”。
90后年輕媽媽張女士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坦言,每次面對難以服藥的兒子,她的“殺手锏”就是,“寶寶乖乖快來吃啊,現在藥藥不苦了,媽媽在里邊加了糖呢!”除此之外,張女士還經常會用牛奶、糖水、飲料等甜東西來拌。
兒科醫生王建軍認為,類似張女士所使用的做法,很明顯是不合適 的,除了藥物與其他食物混在一起,可能會降低藥效,甚至改變藥物性質的后果外,還會向孩子頭腦中灌輸“藥是糖果”的錯誤信息。
還有一種家長是“家庭醫生”。當孩子生病后,這部分家長不會忙著帶孩子去醫院,而是憑自己的經驗給孩子服藥,劑量會以上次孩子生病時醫生的叮囑為準。更有家長直接上網搜索,找到類似癥狀的用藥介紹,給孩子購買藥品。
“非處方藥要根據癥狀,嚴格按說明書的指導服用。處方藥需要就診后按照醫囑服用。請祖父母給孩子服藥時,父母應在藥瓶上寫下劑量和用藥時間。不擅自將成人藥品給孩子服用,不能根據經驗隨意給藥。”王建軍稱,在日常生活中,還有的家長發現用藥不見效后會自己加大劑量。“這些都是存在安全隱患的給孩子服藥誤區。”
數字看兒童用藥安全
一份最近發布的“兒童用藥安全現狀報告”指出,與藥物相關的中毒中,1-4歲為高發人群,5年間藥物中毒呈上升趨勢。每10名0-14歲藥物中毒的兒童中,有8名為1-4歲兒童;在每5名藥物中毒的兒童中, 有4名因誤服導致;兒童藥物中毒的原因81.4%為兒童自己誤服;感冒藥、精神藥物和高血壓藥是兒童誤服的前三大類藥物;祖輩與父輩對兒童藥物中毒的關注度,遠低于跌落、交通、觸電等帶來的傷害。
在安全用藥方面,兒童疾病治療領域的現狀更加令人擔憂。最常見的兒童用藥誤區還表現為擔心副作用,癥狀消失就停藥;根據經驗給小孩用藥;不遵守醫囑用藥等。據權威調研數據顯示,我國兒童不合理用藥率達12%-32%,兒童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約12.9%,新生兒更高達24.4%,兒童不良反應率是成人的兩倍。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