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隨著秋意漸濃,早晚溫差變大,從徐州市一院兒科了解到,患有小兒秋季腹瀉的門診量開始逐漸增多,特別是嬰幼兒群體。

“秋冬腹瀉的病原體包括輪狀病毒、ECHO病毒、柯薩奇病毒等等,但主要禍首是輪狀病毒。兩歲以下嬰幼兒是最主要的易感人群。”徐州市一院兒科專家董雪萍介紹,秋季腹瀉全年散發,但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秋季腹瀉的流行季節,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患兒往往起病急,發熱、嘔吐、腹瀉是其主要的三大癥狀。一天大便十余次,大便成水樣或是蛋花樣,可有少量黏液,無腥臭味。家長需要警惕的是,持續嘔吐和嚴重腹瀉很容易導致脫水及電解質紊亂。不同程度的脫水可能會出現相應的臨床體征,比如精神萎靡、淡漠、嗜睡、少尿或無尿、休克等。部分患兒可出現熱性驚厥或無熱驚厥。

秋季腹瀉的易感人群多為體質弱、免疫力低下、貧血、營養不良等等的嬰幼兒,尤其是6個月以上至3歲的孩子更易感。“這是因為嬰幼兒的消化系統、免疫系統不成熟,抵抗力較弱,更容易被病毒侵襲。”董雪萍解釋說。輪狀病毒是經糞-口途徑和呼吸道傳播的,傳染性很強。如果寶寶接觸了感染輪狀病毒的人或者他們觸碰過的物體,就有可能感染此病毒。

董雪萍強調,要減少幼兒的發病,還需注重平時的預防。家長們注意氣候變化,及時給孩子增減衣服,避免過熱或受涼,特別是要避免腹部受涼。提倡母乳喂養,建議新媽媽不要在夏季給孩子斷奶。合理喂養,適時添加輔食。注意飲食家庭衛生及個人衛生,尤其是注意勤洗手。在治療原則上,要注意三點:一是預防和糾正脫水;二是繼續喂養;三是合理用藥。“根據以上原則,病情輕、無明顯脫水的患兒可在家庭治療。”如果是重癥,則需到醫院治療。

專家簡介: 市一院兒科副主任醫師,畢業于徐州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曾在上海兒童醫學中心NICU進修學習,從事兒科工作14年,擅長新生兒疾病的診治,全面掌握兒科疾病的診斷及治療。在核心期刊及省市級刊物發表論文數篇,曾獲徐州市新技術引進獎三等獎一次。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