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的耿師傅(化名)是一名貨車司機,發病當天,他正在裝貨。突然,他感覺頭暈心慌,全身無力,無法站立。由于天氣炎熱,他以為是中暑,于是坐下休息片刻。過了一會兒,耿師傅的不適感消失,他又開始忙碌起來。不料,沒過多久,不適感再度襲來,他驚詫地感覺到自己的左側肢體無力,左手不能抬舉,行走困難,臉部出現了麻痹感,舌頭發緊,說話含糊,同事們發現他的眼睛睜不開,嘴也歪了!立即聯系到耿師傅的家人。
驚慌失措的家人將耿師傅迅速送至徐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急診醫生接診后,初步評估考慮是腦梗塞。經過CT檢查確診后,神經內科醫生以最快速度為耿師傅做了溶栓治療。此時距離耿師傅腦梗塞起病僅過了三小時。
夏季天熱警惕腦梗抓住發病后的4.5小時
耿師傅回憶,靜脈溶栓20多分鐘后,臉部的麻痹感消失了,手腳能動了!又過了十多分鐘,手上的勁漸漸回來了,嘴也“歸位”了,說話也清楚了很多!
徐州市第六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專家介紹,腦中風又稱腦卒中,急性腦卒中分為出血性腦卒中及缺血性腦卒中兩大類,其中,缺血性腦卒中占整個卒中的88%,一般我們會把缺血性腦卒中叫作腦梗。
腦梗就是為大腦供血的動脈閉塞了,從而導致腦細胞缺血壞死。由于腦細胞對缺血耐受性差,而且壞死的腦細胞不可再生,所以早期血管復通治療是腦梗死治療的關鍵。
醫學上將發病后4.5小時視為治療的“黃金時間”,即從發病到用上溶栓藥的整個過程最好在4.5個小時內完成,越短時間溶栓效果越好。最好在3小時內。
專家表示,若在這段時間內進行有效的溶栓治療可以大大降低腦梗死的致殘率,但是一旦超過這個時間窗,再進行靜脈溶栓,出血轉化的風險就明顯增高。但溶栓是有風險的,有的溶不通,有的溶栓后再堵塞,有的溶栓后出血以及其他器官出血等,對于這類病人和不能溶栓患者,可采用綜合治療。
專家指出.,對于老年人來說,日常要留意有無異常表征,如果出現肢體乏力、麻木,言語不清、突然眩暈等,甚至出現意識障礙、昏迷,這都有可能是腦梗發作的早期征兆,此時一定要做到第一時間盡快就醫,這樣才能最大程度減少后遺癥的產生。
如何盡早發現腦梗
腦梗塞一旦發生,及時搶救非常要。但究竟該如何判斷是否是腦梗塞呢?業內有一個赫赫有名的“FAST”法則:
F即face(臉):看病人的臉部,中風病人的臉部會出現不對稱,病人也無法正常露出微笑;
A即arm(手腳):看病人是否一側肢體麻木無力,可以通過讓病人舉起雙手來判斷;
S即speech(言語):請病人重復說一句話,看是否言語表達困難或者口齒不清;
T即time(時間):確定病人的癥狀,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并告知病人具體情況。
一旦判斷為腦梗塞,耍先將病人臥于安全的環境,頭偏向一側,立即聯系120將患者送往有溶栓能力的醫院,并告知病人的主要癥狀和起病時間。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