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SRM-Ⅳ型前庭功能診斷治療系統,目前是國際上最新的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診斷復位設備。SRM-Ⅳ型前庭功能診斷治療系統由主機、操作臺、眼罩三大部分組成。座椅在主軸和輻軸電機的驅動下可以進行水平或垂直方向的旋轉,眼罩內裝有無線紅外攝像頭,用于拍攝在不同的旋轉刺激過程中受試者眼球運動的表現,并將其顯示在電腦屏幕上,同時對眼震的方向、類型、速度、強度進行數字化處理,以便醫務人員做出診斷、治療及療效的判斷。
關于眩暈的滋味,差不多人人都有過或輕或重的體驗。小時候玩兒“團團轉”的游戲,看誰轉的圈數多,轉得快,知道暈倒為止。還有很多人都有暈車、暈船、暈飛機的經歷。眩暈是一種讓人很難忍耐的痛快感覺,劇烈的眩暈查常常是一下子就吧一個人“打倒”,天旋地轉。讓你站座不能,動彈不得,惡心嘔吐一級恐懼感伴隨而來。在現實中,有不少被“鬧不清楚原因”的眩暈困擾著、折磨著。
市一院神經內二科副主任醫師王暖說,由于眩暈性疾病的復雜性,多少年來以致現在國內外多數國家和地區形成了分科論治、對癥治療的局面,國內的狀況非常突出。一個眩暈患者到醫院不清楚哪個科的號看病,醫院的分診人員也難以引導患者。眩暈性疾病分散于各個學科,而各個學科又缺乏充分的交流。
有一種眩暈,叫“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市一院神經內二科門診來了位60多歲的王老伯,王老伯說自己的身體一向比較健康,但近一段時間睡眠不太好。“一天,我準備午休時突然覺得有點暈,跟著眼前的家具就轉了起來,感覺床頭向下沉去,床尾像要立起來似的,不敢睜眼,不敢動彈,緊接著就是惡心、嘔吐,發作數分鐘后若停止不動則眩暈停止,但是若位置再改變,眩暈又會發作。”王老伯說,家人生怕他有腦血管的問題,帶他到市區某家醫院,CT、核磁、彩超、化驗,一通檢查之后,排除了腦血管的問題。但是醫院也說不出來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眩暈,只是給開了一些增加血液循環的藥(銀杏葉片等),慢慢好轉了。可過了個把月,同樣的毛病又犯了。
市一院神經內二科副主任醫師王暖帶王老伯來到眩暈中心,經過SRM-IV型前庭功能診斷治療系統的診斷,檢查確診王老伯的頭暈是患上了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癥,是因為內耳中嵴帽上的小耳砂掉在半規管里而引發眩暈,在眩暈中心做了一次簡單的復位治療后,痊愈了。
什么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王暖解釋說,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有一個形象的名字叫“耳石癥”。正常情況下耳石是附著于耳石膜上的,當一些致病因素導致耳石脫離,這些脫落的耳石就會在內耳內被稱作為內淋巴的液體里游動,當人體頭位變化時,這些半規管亦隨之發生位置變化,沉伏的耳石就會隨著液體的流動而運動,從而刺激半規管毛細胞,導致機體眩暈。這種癥狀的出現常與位置變化有關,故現陣發,這就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發作時還可伴有惡心嘔吐、出汗、心慌、便急等癥狀,但每次發作時間短,有時數秒鐘便會終止,可反復誘發,但該病為良性疾病,總體預后好,但有一定的復發傾向。
耳石是什么?耳朵里怎么會有石頭呢?
“耳石癥”是臨床最常見的眩暈疾病,占所有眩暈疾病的36%,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發現,相當一部分患者聽到“耳石”二字時,首先想到的是“耳屎”,會問是不是跟他經常掏耳朵有關系?
其實這兩者在醫學上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醫學上“耳屎”又稱“耵聹”,是位于外耳道,而“耳石”是位于內耳中,平時的掏耳朵只能掏出外耳道中的“耳屎”,根本無法掏到內耳中的“耳石”。
那么“耳石”又是什么?耳朵里又怎么會有石頭呢?其實“耳石”是人類重要的位置感受器。內耳中的耳石跟我們平時所見的石頭,其成分基本一樣,主要是碳酸鈣結晶。正常情況下耳石位于前庭系統的2個囊中,呈白色,象細沙一樣被橢圓囊和球襄斑上的糖蛋白包裹、聚集在一起負責感受頭部的直線加速運動信息及重力信息,并參與維持穩定的站立姿勢。正常情況下,內耳中的耳石其分解和合成處于動態平衡狀態,其周圍的內淋巴液中沒有多余的耳石結晶沉積。而當這種平衡被打破時,就會導致“耳石癥”。
什么樣的人易患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王暖進一步解釋說:“由于現在生活豐富多彩,各種活動中,頭部的輕微碰撞,都可能造成日后出現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電腦的普及和廣泛應用,使長期伏案工作的人成為該病高危人群,但引發的原因不明;社會老年化日益加劇,老年入耳器官功能減退,使得相當一部分老年人的眩暈是由于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引起的。因此,得此病的人很多,往往占醫院門診眩暈病人總數一半以上。”
得了“耳石癥”怎么辦?
王暖提醒,一旦出現癥狀并確診為該病,不要太緊張,應該到有經驗的、治療眩暈的專科醫生那里去診治。
首先,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疾病本身不會危及生命,但是其他疾病,尤其腦血管疾病一旦誤診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病情被耽誤,病人有可能錯失搶救時機。
其次,耳石脫落在不同的位置,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法,進行復位。有經驗的醫生通過檢查,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選用正確的手法治療,便治療變的簡單、有效,再配合相關的藥物治療,基本上病人不久就會康復。
有一個眩暈中心,專治眩暈性疾病
王暖介紹,眩暈是一類多發病、常見病,是繼頭痛之后主訴最多的癥狀,位居醫院門診的第二位。眩暈涉及到各個學科,內、外科約占5%,耳鼻咽喉科門診約占1 5%,神經內科和骨科也占1 5%左右。各個年齡段都可以發生眩暈,老年人幾乎一半以上有眩暈。
“神經內科醫師很少給患者進行前庭功能的檢查。耳科醫生對后循環缺血等引起的眩暈了解甚少,也不習慣于進行定位體征的檢查。后循環缺血的患者可能在耳鼻咽喉科治療,而梅尼埃病可能住在了神經內科,而骨科則把BPPV當成頸椎病引起的眩暈來治療,以致造成對癥治療、誤診誤治的局面。”王暖說。
一年前,市一院的“眩暈診療中心”成為淮海經濟區成立的首家集眩暈診斷、治療及康復于一體的專業機構。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市一院“眩暈診療中心”擁有一支經驗豐富的、高素質、高水平的醫療研究隊伍,專心致力于眩暈的臨床醫療與研究。
市一院引進前庭功能診斷治療系統
手法復位的方法是分解幾個頭位使耳石重新回到原來的橢圓囊里,并不能沿著半規管的自然位置實現360。旋轉的合理復位,因為在治療床上無法實現,上半規管的復位更不易實現。
因此,市一院眩暈性疾病中引進了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耳石癥)所實現的全自動化的定位、定量、定速的診斷和復位治療——SRM-IV型前庭功能診斷治療系統,這是一種由手法的誘發試驗診斷與復位治療發展為計算機指控的精確的診斷與復位治療,比起手法復位有更好的效果。
專家簡介 王暖,副主任醫師,2016年入選江蘇省第五期333工程第三層次培養人才,江蘇省“科教強衛”青年醫學人才;“銀杏葉提取物對阿爾茨海默病大鼠的神經保護作用及其機制探討”獲徐州市科學技術二等獎;“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全自動化復位治療”為徐州市科技計劃項目和江蘇大學資助課題;“家族性癲癇綜合征臨床表型與基因突變的分析研究”為江蘇大學資助課題。發表論文10余篇,其中SCI論文5篇。擅長各種眩暈癥的診斷及治療,熟練掌握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復位治療。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