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 在腫瘤治療領域,中醫提出了“以正攻邪”“人瘤共存”的理念。減輕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質量……
中醫治癌不是直接把瘤消滅,而是提出“以正攻邪”“人瘤共存”,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延長壽命。徐州市中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劉峰林說,這與目前國際上對腫瘤的治療理念“提高生存質量、穩定腫瘤病灶、延長生存期、改善相關癥狀”正好相符,中醫中藥輔助治療惡性腫瘤在臨床上應用廣泛,治療有目共睹。
治療整體觀念強
中醫中藥治療腫瘤對于減輕腫瘤病人的癥狀和痛苦、提高生存質量、降低腫瘤的死亡率都有其重要的意義,劉峰林總結中醫中藥治療腫瘤特色時說,中醫治療腫瘤最大的特色是有較強的整體觀念。中醫認為人與自然之間、人體各局部之間均是統一協調的整體,腫瘤雖然位于某一局部,卻往往是全身性疾病的外在表現,實質是本虛標實、整體虛損而局部邪實的疾病。對多數的腫瘤患者來說,局部治療是不能解決根治問題的,而中醫從整體觀念出發,實施辨證論治,既考慮了局部的治療,又采取扶正培本的方法,對于改善患者的局部癥狀和全身狀況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腫瘤患者在局部狀況好轉的同時,全身狀況也得到改善,以達能勝任日常生活工作的目的。
中醫治腫瘤的另一個特色是副作用小,由于手術對身體有損傷,尤其是造成氣血虧虛,而中醫中藥在這方面有一定優勢,能夠使身體恢復得比較快,減少腫瘤的復發和轉移,又沒有骨髓抑制方面的副作用,對消化道也不會有嚴重的影響。
減輕放化療不適
中醫的輔助治療可以彌補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的不足,因此在我國,治療癌癥比外國多了一條中醫中藥的途徑。劉峰林說,手術固然能切除癌腫,但還有殘癌或區域淋巴結轉移、血管中癌栓存在等,一般術后需要繼續放化療鞏固。然而放化療所產生的副反應很大,有很多患者放化療效果比較好,但是因為毒副反應如化療引起的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腸炎、放射性膀胱炎等,往往讓人難以接受,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這個時候運用中醫中藥術后長期治療,可以防止復發和轉移、減輕放化療副作用,又能加強放化療的效果。
劉峰林舉例說,有很多老人體質較差,勉強用了一周期化療,自己感到身體很虛弱,不愿意再打了,這個時候給他用些健脾和胃、益氣養血之中藥,就可以幫助他堅持完成化療。化療副反應會削弱脾胃功能,而中醫中藥是以扶正為主,幫助病人調脾胃、補氣血、調陰陽等,讓病人能夠承受化療。放療也一樣,除了對身體損傷以外,讓患者最頭疼的是放射后的炎癥和放射引起的各種纖維化,有時甚至會危機生命,用中醫中藥便可以明顯減輕這些不良反應。
家住賈汪的張女士2014年被確診為宮頸癌,無法行手術治療,只能行全身化療和放療,放療后出現小便和大便帶血,診斷為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腸炎,出血量大,非常痛苦。經別人推薦到市中醫院求治,結合病人整體情況,辨證施治,先予中藥益氣養血,活血止血等治療,小便帶血狀況緩解,但大便仍出血不止,貧血嚴重。繼續口服中藥益氣養血補血,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6個月后,患者出血量減少,全身癥狀明顯改善,1年后幾乎不再輸血,目前患者腫瘤復查各項均正常,盆腔CT未見腫瘤復發。
不同病癥不同對待
劉峰林說,中醫在腫瘤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治療思路和方法。如果患者做了手術或放化療,已經對他的身體損傷很厲害,這個時候吃中藥的目的就是提高手術后的效果,提高放化療的效果,以扶正為主。如果患者真正到了晚期,或者到了不能用手術或者放化療的階段,這時中醫會加一些抗癌的中草藥來控制腫瘤的生長,因為這個時候要對患者的腫瘤進行控制。
治療腫瘤的不同階段應用的藥物也不同,劉峰林用肺癌來舉例,如果病人能夠手術,應盡快去做手術切除根治,不是所有的惡性腫瘤都能以中醫占有主導地位,比如小細胞肺癌,本身惡性程度是比較高的,病情進展快,腫瘤轉移迅速,應及時予以放化療治療,通過放化療又不能完全控制腫瘤的時候,可以考慮單純用中醫中藥治療。
家住市區的裴大媽72歲,2015年4月發現右乳房有腫塊,經鉬靶X線及穿刺活檢確診乳腺癌,醫生建議手術根治,但裴大媽有冠心病、糖尿病、帕金森綜合征,家人放棄了手術及放化療等方案,到中醫院腫瘤科求治。劉峰林接診后發現患者體質較弱,遂根據病人的舌苔脈象及全身狀況,開了益氣養血、健脾和胃的中藥口服以扶正,待患者全身狀況明顯改善后,再加強扶正抗癌、軟堅散結的中藥,3個月后,患者包塊變軟。口服中藥6個月后再復查,彩超乳房包塊已縮小到原來的三分之一。今年2月復查,彩超乳房包塊竟然已消失,目前患者繼續口服一些中藥進行調理,至今身體無明顯不適。
將腫瘤當作慢性病對待
劉峰林說,現在國外有個觀點,不把腫瘤當成一個非常急性的有攻擊和殺傷力的疾病,認為腫瘤也是慢性疾病,對此醫生不但要積極治療,也要放慢腳步,根據病人的情況及時治療、理智治療是最重要的。實際上對于年齡比較大的腫瘤患者,他的腫瘤發展相對來說是緩慢的,按國際上的一些經驗,對于75歲或者80歲的腫瘤患者,甚至考慮不治療,其實也就是怕傷害患者的身體,最后得不償失,所以對老年患者來說中醫中藥是比較合適的診療方法。
“中醫在這個療法上可能跟西醫的某些觀點不一樣,中醫主張帶瘤生存更好、生存時間更長,這樣達到比較好的控制目的。每個病人我們在用藥方面掌握是不一樣的,如果腫瘤在無法完全消除的情況下,化療到一定階段,腫瘤能夠穩定,我們盡量用中藥延長他的帶瘤生存時間,當腫瘤再發展、再長大,或者說惡性程度很高、增值分化很快的時候,我們建議放化療打擊后再進行中藥治療。”
有位86歲的鮑大娘,2015年1月腹脹腹痛,雙下肢腫脹,行走不利,后到當地醫院就診,發現腹腔大量積液,轉到市中醫院就診,腹部CT發現盆腔占位,大小約6.5×5.8cm,確診為卵巢癌晚期,考慮年齡較大,建議內科保守治療。根據病人的整體狀況,劉峰林首先用中藥給予利尿消腹水,患者小便增多后腹脹減輕,再用中藥健脾理氣和胃,增加飲食量,兩周后患者全身癥狀好轉,飲食增加。家屬要求進一步積極治療,于是給予全身化療,化療結束后及時給予中藥扶正、健脾、和胃,同時予以益氣養血,增加免疫功能。患者出院后繼續口服中藥扶正抗癌,連續全身化療了4周期,但考慮患者年齡較大,沒繼續化療,又調整中藥,加強中藥抗腫瘤力度。如今鮑大娘每天種菜、賣菜、看孩子,生活幸福。
膏方配合扶正祛邪
“中藥的湯劑口感一般比較差,特別是一些年輕人提到中藥馬上就想到是苦水子,心理壓力比較大,老年人同樣也是這樣,所以徐州中醫院把中藥湯劑改成了口服膏方,改善了口感。”劉峰林說,對于需要長期口服中藥的患者,膏方的調理作用有其獨特的一面,市中醫院應用膏方配合治療腫瘤已有五年,在腫瘤預防、術后恢復、放化療后調養、晚期腫瘤特別是老年人對放化療不適等情況下,用膏方治療都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口服膏方的患者每年呈遞增的趨勢。
“膏方吃的量比較少,每天吃一勺或者兩勺就夠了,副作用比較小,可以說基本上沒有什么副作用。因為吃的少,相對來說經濟上的花費比較小。膏方的劑型也安全,可以放在冰箱里,常溫存放也可以,攜帶起來比較方便。”
家住沛縣的張大娘今年75歲,2008年患結腸癌,在徐州市一家醫院進行了結腸癌根治手術。術后為了鞏固手術成果,醫生又為她進行了4個周期的化療,但復查時發現肝臟多發轉移,醫生告之其子女只有3—6個月的生存期。張大娘的女兒不想放棄,帶母親來到市中醫院腫瘤內科服用了一段時期的中藥,又進行扶正散結膏方調理,現在9年過去了,張大娘仍如健康常人一般生活。
劉峰林介紹,膏方和傳統中藥湯劑相比有其多個優勢,它是用中藥配伍熬成的膏狀滋補劑,是一個大復方,除了抗癌中藥外,還包含了一些具有滋補作用、藥效持久的中藥,當然,這并不是說所有人都適合一個模式服用膏方,而是要根據每位腫瘤患者具體情況,辨證施治、扶正祛邪,以起到對腫瘤患者的康復和治療。
徐州導醫熱線:0516-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