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如果說急診科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那么急診科的護理人員就是披著綠色戰袍的英勇戰士。她們時刻經歷著生死時速的考驗,時刻跟隨120救護車去參與院前救護,時刻準備著配合醫生加入到不分晝夜的搶救工作中去. .但她們都無怨無悔,默默無聞地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用熾愛溫暖著病榻上的疾困患者,用真情感動著患者的心靈,用瘦弱的身軀組成鋼鐵長城。
急診護士,方寸之地與時間賽跑
有這么一群人,她們的黑夜是別人的白天,在方寸之地時刻與時間賽跑。她們永遠不知道下一個病兒是什么情況,永遠不知道“戰斗”會在何時打響。但她們卻時刻準備著在醫院這個生與死較量的戰場上與死神賽跑,她們一直是這場戰役的先頭部隊。她們就是徐州市兒童醫院急診科的護理人員們。
在急診科,護理人員肩上承載的是搶救生命的使命與責任。因為到這里就診的大多都是急、危、重患者,發病快、時間緊迫、病種復雜,這就需要她們在短時間內爭分奪秒、全力以赴地給予及時的搶救與護理,還要做好危重患兒的檢查護送工作,有時搶救完前一個危重病人,護士又馬上面臨下一場緊張的戰斗,加班加點也就成了她們的家常便飯。
作為護士長,孟穎慧曾參與無數次的急救任務,有著多年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別人的夜晚就是我們的白天,我們一直笑稱自己過的是美國時間。”孟護士長說,“別的科室下班后,我們就開始忙碌起來,甚至會幫著家長給患兒擦澡降溫方能減緩他們內心的焦急與慌亂,解除患兒痛苦。
孟穎慧護士長認為,醫院是一個沒有硝煙、與死神頑抗的戰場,而急診科人員便是這戰場上的沖鋒部隊,時刻在與死神賽跑,在最緊急的情況下挽救患者的生命。曾經,一位3歲多的男童因為發燒抽搐被送到急診科。男童家長已經六神無主,見到她們就下跪、磕頭。在安排一位護理人員趕緊攙扶起并安撫家長情緒后,她和同事第一時間采取急救措施,使男童恢復意識。曾經,一個4歲孩子因為誤食藥物導致休克,全身冰冷,臉色蒼白:她立即協調值班人員為其監理靜脈通路、吸氧等搶救措施,協助醫生組織會診,將患兒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從事護理工作18年的她深深感受到,在生命面前不猶豫,死神也會為你讓步;能夠救回患者的生命,就能更深層次地領悟到醫療行業的崇高;能夠獲得患者的肯定,就更能夠品味到人間的冷暖真情。
暢通綠色通道,為患兒保駕護航
作為江蘇省重點專科,同時也是淮海經濟區規模最大的兒科急診急救中心,徐州市兒童醫院急診科承擔著整個淮海經濟區急危重癥兒童的搶救及轉運工作,可以說是一個挽救生命、創造奇跡的地方。走進科室,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候診大廳布局合理、環境整潔、寬敞明亮,分區明顯,候診大廳的顯著位置指示著急診病人的就診流程圖和急診的診治范圍:帶有長頸鹿圖案的宣傳欄上溫馨提示著患兒家長先給寶寶量體溫,再掛號就診,還有顏色鮮明的指示標識牌和地標,能夠使人清晰地分辨出就診、搶救和檢查方位。
“急診科分為急診預檢分診、急診搶救和急診觀察三個區域。”急診科護士長孟穎慧介紹,“預檢分診安排了高年資的護理人員,她們的業務熟練、經驗豐富,能正確為急診就診患兒做好病情的觀察和就診指導,同時通過目前全市領先預檢系統,能快速篩查出急危重癥患兒,以保證其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來急診科就診的患兒,病種多而雜,家長們又都非常著急,我們的護理人員在了解患兒的情況,進行充分的評估后,會給予專業的指導,為深化優質護理,開展護理延伸服務,急診候診大廳24小時循環播放“家庭健康宣教大課堂”宣教視頻,能夠讓家長直觀的獲取護理咨詢,并擺放一些充足的相關疾病的健康宣教處方,為患兒及家長提供了專業的健康指導資料。”
優秀的科室離不開優秀的護理人員
在徐州市兒童醫院急診科,環境永遠是喧囂的,護士們的步履永遠是匆忙的。29位護理人員們苦在其中,樂在其中,憑借著對生命無限的敬畏和尊重,把自己生命之中最美麗的人生時光都獻給了這個與死神較量的競技場。她們勤學苦練,學習各種急救技能,為的就是“練就十八般武藝”更好的為急診患兒服務。
本著“說到就要做到,要做就做最好”的理念,孟穎慧護士長從嚴要求護理人員,凝練出了一支干練的護理團隊。不改初衷、不忘本心,誓守南丁格爾誓言,在各大小搶救中她親自指揮、爭分奪秒,為守護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做出了表率。她常說,“簡單的事重復做,就是專家;重復的事用心做,就是贏家。同時,積極拓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并能向患者講解,更能彰顯護理人員的價值,最終贏得患者的尊重。”2011年,她接受培訓并被授予徐州市急診急救專科護士結業證書,2016年取得江蘇省急診急救專科護士證書,擔任急診科護士長同時擔任院急危重癥小組組長的工作,徐州市護理學會急診急救護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她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影響身邊的人,從而提高了整個科室的護理質量,提升了護理人員的榮譽感。
在承擔急救任務的同時,作為院級急救技能培訓基地,急診科還同時承擔省級兒科危重癥專科護士和院級護理人員急救技能培訓的教學任務。
這里匯集著愛與溫暖
在急診科,護理人員們每天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不可預知的事,她們也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在這里播種著愛與溫暖。曾有一次,120接到電話,去宿州接一名溺水的患兒。在詳細地詢問患兒情況后,急診科的醫生和護士立刻奔赴目的地。經過長途奔波,患兒終于安全地轉運到兒童醫院。等到辦理住院時,護士王珂發現家長神情不對,才得知患兒家庭條件很貧苦,是個貧困戶,一時半會拿不出那么多錢。考慮到患兒的病情危重,她立即通知醫生,開啟綠色通道,將患兒安全護送到病區。她輕輕安撫患兒家長,告訴他們不要擔心,先給寶寶治療,120費用等把錢拿來再補交。之后,王珂把小夜班的同事們叫到一起,簡單的描述了患兒的情況。同事們聽了后都紛紛慷慨解囊,幫助湊夠了住院費。
朱俊良是徐州市兒童醫院急診科的一名年輕護士。有一天,急診室來了一位意識不清、煩躁不安的患兒。朱俊良趕忙把患兒帶到搶救室,監測患兒的生命體征。可就在這時,孩子躁動不已,一口咬住了她的胳膊,她下意識的想抽回,卻發現被咬的皮膚已經黑紫了。她根本沒在意傷口情況,仍積極搶救患兒,最終患兒的生命體征恢復正常,她的一顆心才放了下來。這時她才感覺到胳膊疼痛不已,默默地處理傷口。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這就是急診的醫務工作者。
從事9年護理工作的吳林在急診科工作了7年,也是一位4歲女孩的媽媽。每天都很忙碌的工作使她沒有時間照顧女兒。“我老公是警察,我們倆都經常需要值班和上夜班,經常見不著面。孩子一直是爺爺奶奶幫著照顧。”吳林笑著說,他們好像過著牛郎織女的生活。平均算下來,夫妻倆每兩個月才能湊到一個休息日,也只有那天才能帶孩子出去玩兒。而每當幼兒園組織親子或者春游等活動時,因為需要父母陪同,他們倆又抽不出時間,只能給女兒請假。“有時候覺得也挺對不起她的,但我相信孩子以后會理解的。”
嚴守急診道德規范 希望醫患相互信任
“我們已經等很久了,為什么還不叫號?”
“我的孩子發高燒,為什么不先給我們看?”
“我們剛才已經排過隊了,現在是找醫生看檢查結果,為什么還要重新排隊?”……急診科的護理人員們每天都要面對患者家屬的責問和不解,有的甚至會被罵哭。正在看病的孩子家長希望盡量問得詳細一些,難免會耽誤時間,后面等待的家長急著給孩子看病,心情會比較焦躁,有時候護士就成了他們發泄情緒的“出氣筒”。護士們能做的就只有耐心解釋。但不管患兒家長如何不滿,她們始終用最敬業的精神和態度去解釋和對待。
“患者和護士其實是一家人,大家的共同目標就是早點康復。”孟穎慧說,護士的工作除了治療病人,還要給病人以安慰。她們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落實爭分奪秒、認真負責、耐心細致的急診道德規范。暢通綠色通道,對符合標準的急重患兒一律實行優先搶救、優先檢查、優先住院,后收費的原則。“急診醫護人員工作的確很苦很累,在生活中有時也不能很好地照顧家庭,但最希望看到的還是患兒的康復以及來自患兒家長的理解與尊重,醫患之間的相互信任才是我們工作的最大動力。”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