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近日,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婦科病區通過急診接收了一名不幸在手術中發生大出血的女性李慧(化名),而這名女性只有17歲,經過搶救,出血停止。
令人不解的是,只有17歲的她怎么會做婦科手術?經了解,李慧曾在一次檢查中被告知發生宮頸糜爛,擔心的她去咨詢了醫生,“醫生跟我說,宮頸糜爛會影響懷孕,甚至可能引發癌癥,勸我盡快手術治療。”她嚇壞了,趕緊選擇了手術,希望可以治愈宮頸糜爛,沒想到發生意外。
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婦科病區主任宋紅娟博士表示,宮頸糜爛,作為一個被公眾熟悉的“疾病”,曾經困擾了很多女性,去做體檢,很大一部分女性被診斷為宮頸糜爛。“早在2008年,本科生的第7版《婦產科學》教材中,就取消‘宮頸糜爛’這個病名,以‘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生理現象取代。宮頸糜爛,說到底,實際上是過去對宮頸的一種正常表現的錯誤認識。”
糜爛會影響懷孕嗎?會引發癌癥嗎?需要治療嗎?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宋紅娟博士。
誤區:不是疾病,更不會影響懷孕
首先讓我們先了解什么是宮頸糜爛?資料顯示,女性在青春期之前,卵巢功能沒有完善,雌激素低下,柱狀上皮就靠內側些,到了來月經以后,柱狀上皮受雌激素影響,更多地朝外側發展,因此就有更多的類似“糜爛”一樣的柱狀上皮在宮頸口。絕經以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柱狀上皮又開始退回內方,因此“糜爛”也就看不見了。
“所以,它是處于生育年齡的女性常常會出現的生理現象,而不是病理現象,但是因為‘糜爛’這個詞,容易讓大家產生誤解,所以在教科書上,這個名詞也早已被摒棄。”宋紅娟博士強調說。
此外,宮頸糜爛在過去還有所謂的分度診斷,稱之為1到3度,一般人常常對這個分度診斷產生誤解,認為它是根據炎癥的嚴重程度劃分的,其實它指的范圍,面積小于1/3是1度,1/3—2/3是2度,超過2/3是3度。
宋紅娟博士再次強調說:“這個其實就是受雌激素影響后柱狀上皮外翻的程度不同,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大家不要產生誤解。”
那它對人體會產生影響嗎?對此,宋紅娟博士表示,因為它不是病理現象,所以,它不會影響健康,不會影響懷孕,也不會引發癌癥,更不會影響胚胎發育。
治療:它不是病,不需要治療
檢查出宮頸糜爛,需要治療嗎?
“如果理解了前面提出的內容,就不難理解所謂的‘宮頸糜爛’,其實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進行任何治療,如果上網查詢到諸多治療宮頸糜爛的方法,都是錯誤的。”宋紅娟博士說:同時順便提一下,對于有癥狀的宮頸炎,是需要進行治療的。通常情況下,急性的炎癥用栓劑藥物治療就可以,慢性的炎癥可以采用激光或者冷凍等物理治療的方法。
那宮頸糜爛與什么有關呢?
對此,宋紅娟主任說,首先它與性活動過早、性伴侶過多有關。現在的年輕人普遍地存在著婚前性行為現象,過早的性生活、頻繁地更換性伴侶以及性生活過頻(每周4次以上),是造成宮頸糜爛不可忽視的原因。
其次由于婚前性行為大多處于隱秘狀態,加之年輕人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無法創造穩定、潔凈的性生活環境,因此患病的幾率會大大增加。
此外,由婚前性行為導致多次的人工流產、診斷性刮宮、宮頸擴張術等婦科手術,都可能導致宮頸損傷或炎癥,最后引起宮頸糜爛的發生。
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宮頸局部的感染,生殖道支原體、衣原體、高危型HPV的感染均可引起急性宮頸炎,或導致慢性宮頸炎遷延不愈。
“所以,患有宮頸糜爛的女性一定要注意性生活衛生、避免反復流產,這些可明顯降低宮頸糜爛的發生率。”宋紅娟主任說。
建議:宮頸定期檢查很重要,一年一次即可
門診中,還是會有不少患者咨詢,宮頸糜爛到底會不會發展為癌癥?對此,宋紅娟主任解釋說,雖然宮頸癌和宮頸糜爛無關,但是宮頸的定期檢查是必要的,它的發生和人乳頭狀瘤病毒(HPV)的感染有關。
資料顯示,在宮頸鱗柱交界區持續感染的時候,容易發生癌前病變和宮頸癌。但是宮頸癌自從有了宮頸刮片以后,死亡率有了大幅度的下降,所以,宮頸癌的關鍵就是提前預防和治療。
那么,可以選擇哪些檢查呢?“宮頸脫落細胞檢查和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檢查,這兩項即可,而且頻率不必過于頻繁,一年檢查一次即可,因為HPV病毒的代謝很慢,導致其生長速度同樣緩慢,所以不必半年就檢查一次。這個檢查不是為了預防宮頸糜爛,而是為了預防宮頸癌。”
專家簡介:宋紅娟 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婦科病區主任,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培養對象,江蘇省婦幼重點人才培養對象。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20余年,曾在江蘇省人民醫院、上海婦產醫院、加拿大溫哥華大學和美國梅奧醫療中心的婦科外科部進修學習。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中文和英文醫學論文20多篇。擁有關于不孕癥和子宮脫垂治療方面的國家技術發明專利三項。(門診時間:周一全天周六上午)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