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孫女士的兒子亮亮已經四歲多了,但說話仍吐字不清個別字還有些發音困難。孫女士帶她到醫院進行過腦部CT、磁共振、腦電圖、聽力、舌頭等多項檢查,均顯示正常。為了找出兒子說話不清楚的原因,孫女士最后來到徐州市兒童醫院康復科就診。主任醫師楊忠秀檢查后確認,亮亮口腔器官并無發育問題,屬于兒童語言發育遲緩。
語言發育遲緩
通常每個寶寶開始說話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有的早,有的晚。早的八九個月就開始說了,晚的一歲半左右才開始說。不過如果太晚了,家長就要注意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問題了。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兒童在發育過程中,其語言發育未達到與其實際年齡相應的水平。即到了會說話的時間還不會說話,比其他孩子說話要晚。“孩子出生時的第一聲啼哭即開始了發聲,這就是語言的開始。一般來說,孩子多在1歲左右開始會說各種有意義的單詞,如‘吃’、‘不’、‘怕’等;2歲可說50個詞匯;3歲可表達句子。”楊忠秀主任說,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還小,只要稍微長大些,說話肯定會沒問題的,怎么樣也會和其他孩子一樣。可是,有時事實并不是這樣;對于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家長需要早點引起重視。因為早點對孩子的語言做出有效訓練,才能避免問題越發嚴重。
主要表現
據楊主任介紹,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現,家長就要多加注意了,過了說話的年齡仍不會說話;說話晚或很晚:開始說話后,比別的正常孩子發展慢或出現停滯;雖然會說話,但語言技能較低;語言應用、詞匯和語法應用均低于同齡兒童:只會用單詞交流,不會用句子表達;交流技能低:回答問題反應差,語言理解困難和遵循指令困難。
“語言發育遲緩不單純是指孩子說話遲,而是伴隨其他問題出現的。”楊主任表示,影響兒童語言發育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視覺障礙、聽覺障礙:交往障礙(孤獨譜系障礙、社會溝通障礙等);智力發育遲緩;不適當的語言環境;發音器官形態、運動異常;腦發育不全及腦損傷等。
及時治療很必要
“語言發育遲緩危害大,一旦確診,及時治療非常有必要!”楊主任提醒,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上學后由于語言交流困難,常出現焦慮、抑郁、退縮、違拗等行為問題。這些孩子常學習困難,主要是閱讀、理解和計算困難;這也將導致他們升學機會渺茫,并有暴力傾向.容易得精神性的疾病及心胸狹隘,不能夠忍受波折,內心極其脆弱;容易受到社會歧視,導致缺少朋友,缺乏溝通,很難適應社會……種種癥狀對今后孩子的成長影響是非常大的。
目前,兒童醫院康復科開設語言發育遲緩專病門診,醫生會綜合分析兒童出現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選擇合適的檢查和系統的評估,全面評估兒童的語言發育水平,提供進一步的治療措施。
除了語言發育遲緩之外,有些孩子還會出現運動發育遲緩,在發育過程中,其運動發育未達到與其實際年齡相應的水平。如豎頭、坐、站、走等動作發生得較正常兒童落后3個月或以上,這都表明寶寶的發育可能已經出現異常。
運動發育遲緩
主要表現
楊主任詳細介紹了3歲以內孩子正常運動發育的規律.
新生兒為扭動運動,2月寶寶俯臥位時能抬頭,有手入口動作:3月的寶寶俯臥能支起前半身、可豎頭;4月寶寶會翻身,手能握持玩具:5月寶寶能俯臥位主動手支撐抬胸,扶腋下站得直,兩手各握一玩具;6月寶寶能獨坐一會,用手搖玩具7月寶寶會連續翻滾,獨坐很久,玩具換手.8月寶寶會爬,會自己坐起來、躺下、會拍手:9月寶寶會扶著欄桿站起來,會從抽屜中取出玩具;10-11月寶寶可以獨站片刻,扶物能走幾步,拇食指對指拿東西.1 2月寶寶可以獨走,彎腰拾東西,會將圓圈套在木棍上;到了2歲,寶寶能雙腳跳,手的動作更準確,會用勺吃飯:3歲時,寶寶能跑,會騎三輪車,會洗手、洗臉,脫穿簡單衣服。
“我們開設運動發育遲緩門診的目的是早期發現小兒運動發育過程中出現的偏離和異常,通過運動功能訓練、家庭訓練指導等方式進行早期的干預。”楊主任表示,康復科建立了完整的運動發育遲緩患兒的篩查、評估、診斷和治療體系,制訂了運動發育遲緩患兒早期干預治療的個體化流程重視運動發育遲緩患兒的早期篩查、評估及康復治療,以盡可能減少運動發育障礙的發生。
“3歲以內,尤其是1歲以內是兒童大腦飛速的發展時期,也是小兒運動發育的關鍵時期。”她提醒說,如能早期發現小兒運動發育的障礙,并采取早期干預,將會最大限度地去除兒童運動發育過程中的障礙,促進兒童運動正常模式的出現。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