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血栓到底有多危險?近日,一篇名為“三位院士警告:99%的血栓無征兆,記住一個字就能讓你一生無栓!”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文章中說,血栓就像是游走于血管內的幽靈,一旦堵塞血管,會使血液的運輸系統癱瘓,其結果是致命的。而且,血栓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任何時間,嚴重威脅著生命健康。
血栓是如何形成的?又會帶來哪些致命的危險?如何遠離血栓?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心梗、腦梗的根源:動脈血栓
血栓,通俗地說就是“血塊”,它像塞子一樣堵塞了身體各部位血管的通道,導致相關臟器沒有血液供應,造成患者突然死亡。
血栓在腦部血管產生就導致腦梗,血栓在冠狀動脈產生就形成心梗。
幾天前,劉先生就因為遭遇了動脈血栓而一度陷入危險。
70多歲的劉先生平時有鍛煉身體的習慣。幾天前,劉先生還能正常的晨跑鍛煉,次日因為吃飯時突然頭暈、口角歪斜,去當地醫院就診。檢查結果顯示,劉先生左側大腦中動脈有個血管狹窄,因為癥狀只持續了幾分鐘,家人和劉先生沒有在意,簡單治療以后就出院了。
三天前的早晨,劉先生再次出現口角歪斜、頭暈頭痛加重且下肢不能動彈,家人看到這種情況緊張了,立即找車將劉先生送到市中心醫院就診。
CT血管造影顯示,劉先生腦部血管有一個血栓。事實上,劉先生在21日拍的片子只是單純的血管狹窄,劉先生出現的癥狀被稱為短暫性腦缺性發作,在那時就應該重視治療,只是間隔了一天的時間,劉先生狹窄的血管已經被一個血栓堵死,這才出現了病情加重、下肢不能動彈的狀態。
此時,劉先生的情況已經十分危急。發現血栓信號后,靜脈溶栓已然無效,唯一可行的辦法是介入機械取栓。
隨后,徐州市中心醫院神經內六科主任傅新民為劉先生做了動脈取栓手術。血栓一取出,劉先生的癥狀立即緩解,意識漸漸清醒,呼吸也自主了許多,肢體開始活動。手術很成功,劉先生化險為夷。
傅新民介紹,人體有許多“管道”,就像自來水管有滴漏現象一樣,人體“管道”也難免出現故障,血管一旦被堵,當堵得不嚴重時,可以用藥物化開,一旦堵得很嚴重,吃藥效果就不佳了,必須用手術方式把堵塞物捅開,血流才能暢通。
傅新民說,能使劉先生閉塞的血管再通,恢復閉塞血管支配區域的血液供應,會改善劉先生的預后及生活質量。
“頭暈和輕型卒中的病人應該提早做血管的篩查,如果發現血管有狹窄,盡早做支架解除血管狹窄問題,防止昏迷了再來做手術,風險會增加。”傅新民提醒說,動脈取栓術作為一種新的治療方案,對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特別是對于超過動靜脈溶栓時間窗或動靜脈溶栓不成功的患者,有條件選擇取栓治療方案,能夠提高治療效果,搶救患者的生命。
下肢腫痛別忽視,小心動脈血栓
家住睢寧的李先生,半年前左腿就開始麻木、疼痛、浮腫,自己并沒有當回事,就用風濕膏對其疼痛部位進行揉搓,疼痛并未緩解。
半個月前的一天,李先生突然感覺到左下肢劇烈疼痛、行走困難、皮膚蒼白麻木、功能障礙,被家人緊急送到徐礦總醫院就診。該院血管外科袁趙醫生根據下肢血管彩超和臨床表現,明確診斷為“左下肢動脈栓塞”。
診斷明確后,為了給患者爭取溶栓時間,袁趙醫生當即為該患者實施經導管動脈溶栓術。手術后李先生左下肢皮溫明顯升高,疼痛明顯緩解,出院時疼痛消失,下肢感覺及功能逐漸恢復。
袁趙介紹說,急性動脈栓塞是源于心臟或大動脈脫落的血栓或斑塊等隨血流向遠端動脈流動,造成動脈管腔堵塞,導致肢體、臟器等缺血的急性病癥,是一種常見的兇險急癥。如果診斷不及時,輕則手術截肢,重則威脅生命,因此,人們需提高對動脈血栓的認識,注意防范動脈血栓形成。
高發人群為中老年人,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粘度、高煙癮的人,特別對于有冠心病、心肌梗死、房顫、動脈粥樣硬化和腹主動脈瘤的患者易高發。另外,動脈損傷、惡性腫瘤和心臟粘液瘤,也是發生動脈栓塞的原因。一旦懷疑為動脈栓塞,建議患者積極到醫院就診,及時予以治療,盡早移除或溶解血栓,使血管再通,恢復血液供應,挽救缺血的組織細胞,盡可能避免肢體壞死的發生。
靜脈血栓:被稱為“隱形殺手”,極易導致肺栓塞
如果道路堵塞,交通會癱瘓;如果血管堵塞,結果可能危及健康與生命。靜脈血栓,就像隱藏在血管里的幽靈,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與生命。在我國,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病率每年遞增,具有高發病率、高誤診率、高死亡率等特點,是繼腫瘤、心梗之后,位于第三位,因此被稱為“隱形殺手”。
徐州市三院介入科主任郭愛軍提醒說,突然出現的下肢腫脹,尤其是單側腫脹,要警惕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靜脈血栓主要累及下肢靜脈,其中下肢深靜脈血栓最常見,最可怕的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可能會導致肺栓塞,臨床中60%以上的肺栓塞來源于下肢深靜脈血栓。”郭愛軍說。
肺栓塞主要臨床表現:呼吸困難和氣促、咯血、胸痛、暈厥、煩躁不安、甚至猝死。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比如玩電腦時間過長,突發胸悶、猝死,大部分為肺栓塞;長時間乘坐火車和飛機,下肢靜脈血流減慢,血管內血液成分更容易掛壁、沉積從而形成血栓。
那么,什么樣的人容易得下肢深靜脈血栓?
專家表示, 一般認為,血管壁損傷、血流淤滯、血液成分改變的人容易得下肢深靜脈血栓,具體有以下情況:
(1)長期臥床的病人。因長期臥床致血流淤滯,易得下肢深靜脈血栓。
(2)坐飛機或火車長途旅行的人。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較高,同樣是由于長時腰間制動,靜脈回流明顯減慢,易患此病。
(3)老年人。老年人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活性較高,小腿肌肉促進血液回流的作用減弱,因而易患此病。
(4)惡性腫瘤病人。惡性腫瘤可以釋放促凝物質,導致血液的高凝狀態。
(5)口服避孕藥的婦女?,F已證明避孕藥中的雌激素可以引起凝血因子的變化,易致血栓形成。
(6)產后婦女。因雌激素的變化也易導致血栓形成。
(7)手術及創傷后的病人。因制動及血管的損傷而容易血栓形成。
(8)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易得此病。
(9)有遺傳缺陷所致的原發性血液高凝狀態病人。
其中,久坐、久臥、久站為什么易于導致靜脈血栓形成?
原因如下:導致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個主要因素是血流淤滯、血管內膜損傷及血液成分的改變,凡能引起上述三種改變的因素都易致靜脈血栓形成。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不變久坐、久臥、久站都會引起靜脈回流減慢,導致靜脈血液淤滯,從而導致靜脈血栓的形成。因此不可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不變,如果工作性質不得不久坐或站,要善于自我調節,過一段時間就改變一下姿勢,如久坐辦公室的人,工作一段時間后可站起來活動一下,可以避免靜脈血栓的形成。
血栓最易“拴住”五類人
●解析
與血栓有關的疾病,像心肌梗死、腦梗塞、下肢血管病等,都是血栓對人體造成的嚴重傷害。
最令人震驚的是,99%的血栓是沒有任何癥狀及感覺的,甚至到醫院心腦血管??谱龀R帣z查,血脂、血壓、心電圖等一切指標正常,卻在人們不知不覺或自以為心腦血管沒問題的情況下突然發生。
當然,如何遠離血栓,人們也不是無所作為。郭愛軍提示說,血栓最易“拴住”五類人:
1、高血壓人群:曾經發生過血管事件、高血壓、血脂異常、高凝狀態的人群要特別小心;
2、遺傳人群:目前研究發現,遺傳是重要因素;
3、肥胖和糖尿病人群:糖尿病患者具有多種促進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可導致血管內皮能量代謝異常,使血管發生損傷;
4、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包括吸煙、不健康飲食和缺乏鍛煉。其中吸煙會引起血管痙攣,導致血管內皮損傷;
5、長時間不運動的人:長期臥床、不活動均是靜脈血栓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外傷及產后人群也是高發人群。
生活中所有人要提高“防栓意識”。郭愛軍提醒說,對于上述人群,要牢記一下“三字訣”,遠離血栓:
1、多運動:健步走有氧運動能加快血栓溶解,降低血粘稠度;2、多喝水:有利于降低血液粘度,減少血栓凝集;3、勾勾腳:雙踝自然放松,然后用力、緩慢地將腳尖繃至最大限度,再反向將腳尖勾至最大限度,每個動作保持5秒鐘,如此反復練習,每小時練5分鐘就可以;尤其適合長期臥床的人群,動作簡單有效;陪護人員也可定期雙下肢擠壓按摩,幫助血液回流。4、少吃油:減少肉蛋、油炸的高脂食品攝入;5、多喝茶:茶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促進纖維蛋白溶解系統活性,進而防止血栓形成;6、少飲酒:過量飲酒會使血細胞受損,增加紅細胞粘合力導致血栓;7、鞋襪松:衣服、鞋襪要寬松,過緊的衣物會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
對于危險性極高的靜脈血栓,專家表示,事實上,靜脈血栓是完全可防可控的。
世界衛生組織提醒,連續4個小時不運動就會增加患靜脈血栓風險。所以,要遠離靜脈血栓,“動”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
過去醫學界認為,乘坐長途飛機與深靜脈血栓發病關系密切,而最新研究發現,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也已成為發病的一大誘因,醫學專家把這種病稱作“電子血栓”。坐在電腦前90分鐘以上,會導致膝部血液流動減少50%,從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幾率。
專家就建議,使用電腦1小時就應該休息片刻,起身走動,伸伸胳膊踢踢腿,活動踝關節,拉伸小腿肌肉。樹立“久坐不動易患血栓”的觀念,在生活中改掉“久坐不動”的習慣,是預防血栓必備方法!
●應對
走路:動起來,從頭到腳防血栓
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走路是世界最佳運動之一,既簡單易行,強身效果又好,不論男女老少,什么時候開始這項運動都不晚。
美國心臟學會奠基人懷特博士也提出:從進化論角度看,步行是人類最好的運動。
在預防血栓方面,走路能保持有氧代謝、增強心肺功能,促進全身從頭到腳的血液循環,防止血脂在血管壁堆積,防止血栓形成。
走路防血栓,要注意“三五七”原則:
“三”是指每天要步行3000米以上,且保證30分鐘,并堅持做到有恒、有度,過分激烈的運動對身體不利。
“五”是指一星期要運動五次以上。
“七”是指運動后心率+年齡=170。例如:50歲的人,運動后心率達到120次。(身體極好者可達到190次;身體不好者不要超過150次,具體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來調節)
如果覺得“三五七”原則太難記,那就記住一句話:每天至少快走30分鐘,直到身體發熱、甚至微微發汗,就達到鍛煉效果了。
除了鍛煉,吃以下三種食物也可以預防血栓。
大蒜。大蒜中含有一種天然的血液稀釋劑,其效果明顯而持久。這種物質可增強心臟的收縮力量,降低動脈血管的阻力,使血液循環通暢,預防血栓形成。
洋蔥。洋蔥能抑制血小板凝集,促進纖溶系統功能,從而預防血栓形成。它還能阻止自由基對動脈血管的損害,使動脈血管內壁光滑,富有彈性。此外,洋蔥中還含有前列腺素A,能擴張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量,預防血栓形成。
生姜。生姜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血小板凝集,預防心臟血管梗死和腦梗死。實驗證明,進食牛排、奶酪和奶油等食物,能促進血小板凝集,加速血栓形成。如果同時吃些生姜末或姜粉,血液就會保持良好狀態,不易出現血栓。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