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就醫信息:近日大S接受采訪時爆出老公汪小菲“馬景濤附身”的日常,她以夸張的演技生動再現了老公汪小菲瓊瑤劇似的情感表達方式,意外給老公立起了“抓馬”人格設定。(“抓馬”,源自英文“drama”,通常用來形容行事夸張、戲劇化的人。)
據大S透露,老公開車被別了,狂按喇叭,飆出一段京劇里才會聽到的罵人的話;海邊的夢幻婚禮,不是她的愿望,而是老公一直以來的夢想;女兒手被玩具小汽車碰了下,只是紅紅的,老公大喊“快叫救護車”……
“汪小菲應該是表演型人格吧。”有網友這么評論。
徐州市心理衛生研究所專家趙后鋒表示,人格是人全部心理特征的綜合,表演型人格也是人格的一種,但如果“愛演”過分使得自己或是周圍人產生了困擾,那也是需要心理干預的。
包括表演型人格障礙在內,常見的人格障礙還有偏執型人格障礙、沖動型人格障礙、強迫型人格障礙、分裂型人格障礙等。
表演型人格的人通常渴望被人注意,常常是人越多越來勁的“人來瘋”;他們也較為自戀,他們對自我的認知往往高于實際情況,他們做事常流于感性而非理性,對別人的批評十分敏感,對挫折的耐受也會比較弱一些。
關注身邊的“另類人”,本文為你解讀。
個案
一個禮節性的關心,她認為這是對她示愛,為此狂曬朋友圈
如果不是聽了小芹(化名)哥哥的講述,外人很難看出來小芹有什么不對勁的地方。
在徐州一家大型企業從事文職工作,小芹相貌靚麗,身材苗條,走在人群中頗受注目。小芹的哥哥說,小芹在單位工作比較認真負責,無論是領導還是同事,都對她很贊賞。只是有一件事,大家說起來覺得有些無奈。
小芹在單位話太多了。一個女孩喜歡聊天,本來無可非議,但小芹的表現已經達到了讓大家無法接受的程度。
在單位工作四五年了,小芹尚沒有談男朋友。但在小芹口中,有多個男孩在追求他,而且還都是“高富帥”。不過,這些男孩雖然條件很好,而且對小芹很癡情,但小芹都看不上。
這又是為什么呢?同事們稍微了解一下后發現,小芹說的這些情況,純屬子虛烏有。有的事情,本來只是一點苗頭,但在小芹這里,儼然已經成為事實。
尤其是讓大家覺得詫異的是,一次同事聚會結束以后,一位男同事看小芹喝酒有點過量,主動提出來要送小芹回家。在男同事看來,這本是同事間出于正常關心的一個平常舉動,送了就送了。但在小芹看來,這個男同事在追求她。
聚會結束已經過了幾天,小芹還在朋友圈狂曬此事。雖然是欲言又止,模模糊糊地表達,但流露出的自得還是一目了然的。大家對此覺得無語又好笑。
如果僅僅是這些表現,還不算是什么事,大家只覺得小芹就是“愛演”。她自編自演的所謂“高富帥”追求她的事,大家聽了以后哈哈一笑,誰也沒有當真。但小芹喜怒無常的性格,讓大家更覺詫異。
同事之間有點小矛盾本屬正常,但小芹如果和同事發生一點點爭執,就會大吵大鬧。如果有同事搶白她那些純屬子虛烏有的“高談闊論”,小芹就會與人大吵一次。吵鬧過后,小芹依然我行我素。
小芹的哥哥曾經多次與她聊過此事,小芹說,她也知道自己的這些表現很不妥當,但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總想通過這些事情來表現自己,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為什么要編造出那些子虛烏有的事情,說什么有優秀的男孩在追求她,又都被她拒絕了?小芹的解釋是,自己文化水平比較低,而且家境不是很好,她羞于與同事談起此事。好在自己相貌和身材都不錯,所以她就特別樂意拿此事說事。
分析
表演型人格:引人注目的行為其實是一種補償心理
在徐州市心理衛生研究所,所長趙后鋒給小芹做了系統的咨詢和檢查以后認為,小芹屬于表演型人格障礙,又稱癔癥型人格。
趙后鋒介紹說,表演型人格障礙的患者大多都變化無常,情緒波動大,這反映出患者在嬰幼兒時期便缺乏穩定、持久的情感反饋和保護,加之父母對孩子的情緒表達和情感需要處理不當或者忽略,使患者從小便缺乏安全感。而患者戲劇化的、引人注意的行為也是一種補償心理,為了彌補小時候所缺乏的關注。
表演型人格障礙的表現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1)引人注意,情緒帶有戲劇化色彩。這類人常好表現自己,常常表現出過分做作和夸張的行為,甚至裝腔作勢,以引人注意;(2)高度的暗示性和幻想性。這類人不僅有很強的自我暗示性,還帶有較強的被他人暗示性。她們常好幻想,把想象當成現實;(3)情感用事。這類人情感豐富,熱情有余而穩定不足,因情感變化無常,容易激情失衡,由于情緒反應過分,往往給人一種膚淺、沒有真情實感和裝腔作勢甚至無病呻吟的印象;(4)視玩弄別人為達到自我目的的手段。玩弄多種花招使人就范,如任性、強求,有時甚至使用操縱性的自殺威脅。人際關系膚淺,完全不顧他人的需要和利益;(5)高度的自我中心,喜歡別人注意和夸獎,只有投其所好和取悅一切時才合自己的心意,表現出欣喜若狂,否則會攻擊他人。
專家表示,表演型人格在治療方面,主要為情緒的調整。這個類型的人情緒表達太過分,旁人常無法接受。所以具有此種人格的人要改變這種情況,首先要做的便是向自己的親朋好友作一番調查,聽聽他們對這種情緒表達的看法。對他們提出的看法,千萬不要反駁,要捫心自問,這些情緒表現哪些是有意識的,哪些是無意識的;哪些是別人喜歡的,哪些是別人討厭的。對別人討厭的要堅決予以改進,而別人喜歡的則在表現強度上力求適中。
人格障礙:常見有五種類型
人格障礙指明顯偏離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為方式,具有適應不良的性質,為此遭受痛苦或使他人遭受痛苦或給個人或社會帶來不良影響。我們常說這個人“怪怪的,另類”,但是他們仍能正常工作,有的人有時在專業上還“無人能比”,但生活質量卻一團糟。
包括上文中的表演型人格障礙在內,常見的人格障礙還有偏執型人格障礙、沖動型人格障礙、強迫型人格障礙、分裂型人格障礙等。
需要提示的是,人格障礙在人群中和臨床上都是很常見的,患病率為2.5%,并且和精神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比如70%的強迫癥患者病前性格特點為強迫型人格,精神分裂癥患者如病前為分裂型人格提示其預后不良。
趙后鋒分析說,人格障礙起病于童年或成年早期,確切地說,沒有明確的起病時間,常持續終身,因此不同于一般的疾病;他們個性上情緒不穩,自知力差,與人不能合作,因此可以說主要表現為情感和行為的異常,但其意識狀態、智力均無明顯缺陷,甚至智力超常;他們對自身人格缺陷雖有所認識,但不能吸取教訓,因而在人際交往、職業和感情生活中常受挫,以至害人害己,甚至引發嚴重傷害事件;人格障礙者一般能應付日常工作和生活,且能理解自己行為的后果,因此這類患者如違法犯罪,常被評定為完全刑事責任能力。
關于治療,目前國內外對于人格障礙尚沒有有效的治療,重在預防!
關注我們身邊的“另類人”
1 一言不合就動手
總結肖先生(化名)這些年忙碌的關鍵詞,那就是找工作。
有名校的本科畢業證,相貌也周正,表達能力也不錯,肖先生經常能夠很輕松地找到一份工作,就是有一點,每一份工作都做不久。
“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一言不合就動手”,肖先生說,他也知道自己這樣做明顯是不對的,但每一次試圖壓制自己的爆發都無果。
與同事之間,因為小分歧鬧點矛盾,本是平常事,但在肖先生那里,就能演繹成一個事故。以上個月發生的一件事為例,因為工作上的一次溝通,肖先生與同事發生了小小的糾紛。讓所有的同事都沒料到的是,肖先生與同事剛剛爭執了沒幾句,肖先生驟然變臉,向同事揮起了拳頭。雖然同事傷得不算嚴重,但這份工作是沒法做下去了,沒等管理層通知,肖先生就主動打了辭職報告。
“其實,事后我很后悔。真不該動手打人,而且還是一起共事的同事,但當時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說起這份丟掉的工作,肖先生很是懊惱。
幾乎每一次丟掉工作,原因基本上都是如此。肖先生說,一言不合就動手,這讓他丟掉了好幾份待遇挺不錯的工作。雖然明明知道這樣做不對,但他就是無法自控。
在專家那里,肖先生被診斷為沖動型人格障礙。
沖動型人格障礙,也稱爆發型人格障礙、攻擊性人格障礙。是一種因微小精神刺激而突然爆發,非常強烈而又難以控制的憤怒情緒并伴有沖動行為的人格障礙。
“作為人格障礙的一種,沖動型人格障礙,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癥狀會逐漸減輕。”趙后鋒說,對于沖動型人格障礙,早治療早矯正,效果會很好。
2 獨往獨來“一怪人”
小杜(化名),我市某高校學生,平時愛讀書寫詩,各科成績在系里均出類拔萃,看似與常人無異。本應是頗受同學歡迎的類型,而恰恰相反的是小杜被大家視為“怪人一枚”。
據小杜的室友說,小杜性格內向,害怕與人交流。“他寧可把內心想法寫在日記里,也不和大家講話。走路喜歡‘溜墻根’,生活上也不修邊幅,我們也想帶他玩,可真的合不來。”
小杜自己表示,他其實很痛苦,從來沒有知心朋友。經趙后鋒檢查,認定小杜心理問題屬于分裂型人格(障礙)的范疇。
分裂型人格者心理特征:害怕親密,害怕承擔責任,太近的人際關系,會讓他感覺到被威脅和捆綁,常讓自己封閉在自我的小空間里,從而獲得安全感。他多疑,沒有安全感,無法融入社會,把別人的親近當作威脅,轉而攻擊來保護自己;沒來由的怒氣和敵意,都讓人們覺得難以理解和接近,他無法擁有長期穩定的情感,一旦情感要穩定了,他就會逃開,因為他害怕被人看透。這類人屬于高智商,低情商,很多天才屬于這種人格類型。
專家表示,分裂型人格障礙的形成一般與人的早期心理發展有很大關系。如果父母對子女不公正,就會使兒童是非觀念不穩定,產生心理上的焦慮和敵對情緒,有些兒童因此而分離、獨立、逃避與父母身體和情感的接觸,進而逃避與其他人和事物的接觸,這樣就極易形成分裂型人格障礙。另外,分裂型人格障礙的形成也與生物遺傳因素有關,某些行為可能是受遺傳因素影響的。
對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治療目標是要糾正孤獨離群性、情感淡漠和與周圍環境的分離性。具體方法常采用:1.社交訓練法,旨在糾正孤獨不合群性;2.興趣培養法,有助于克服興趣索然、情感淡漠的人格。需要注意的是,分裂型人格障礙與精神分裂癥的密切相關且需要甄別,因為二者的治療與預后大不相同,一定要經過精神科醫生予以診斷和鑒別診斷。
3 都是猜疑惹的禍
魯先生,一單位高管。經歷了三次婚姻,眼下新談的小女友又提出了分手。無奈之下,魯先生到心理門診求助。
根據魯先生(化名)自己的講述,每一次婚姻的解體,都是因為他的無端猜疑。
魯先生在讀研究生時談了一師妹,女方傾慕其才華,很快陷入熱戀,但在戀愛中兩人常發生爭執,主要原因為魯先生不允許其女友和別的男性交往,有時外出時間一長就電話“追蹤”,有時朋友聚餐,只要有男性,就“不放心”,盡管如此,還是在其畢業后一年步入了婚姻殿堂,然而婚后仍時常因類似問題發生爭執,兩年后離異。離婚后兩年,魯先生與一同事相識相戀,再次結婚,共同生活不到一年也是因為上述問題離異。不久魯先生再次走入婚姻殿堂,但這次婚姻依然無果而終,究其原因還是魯先生的猜疑。
半年前,魯先生結識了一個小他近10歲的女孩,兩人交往很好,女孩很是欣賞其“成熟”。兩人同居后,魯先生對其疼愛有加,但更不放心,“這么年輕,外出萬一……”相約如有外出,一定要一起,很不情愿女友和男性同學、朋友聯系,打電話控制不住要聽內容,或問“誰的電話,什么事?”有時還偷翻女友的短信。
促使魯先生前來咨詢的,是兩天前發生的一件事。兩天前,魯先生發現女友的后背有一道抓痕,女友解釋是“洗澡時自己抓的”,但魯先生根本不相信。盡管女友反復解釋仍不能打消魯先生的疑慮,女友氣憤不過提出了分手。
說起這些,魯先生帶著明顯的疲倦,痛苦之情溢于言表。“我也知道自己不可理喻,但就是不放心,最近這兩天我一方面怕女友離我而去,另一方面還是想搞明白她背上的抓痕到底是怎樣出現的,真的如她所說?”魯先生很無奈:“我始終控制不住地胡思亂想,導致了我一次次的婚姻都解體了。眼下看這種情況,如果我再不改變可能又要出問題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趙后鋒主任通過心理晤談和相關心理測定,對魯先生診斷為偏執型人格障礙,建議他進行系統的心理治療。
趙主任介紹,偏執型人格障礙屬于輕型精神障礙,多起病于少年或成年早期,主要表現為好猜疑和固執、不相信別人、自負、 遇事好聯想等特點,對自己的“異常表現”能認識但不能防止再犯,常給個人與親人造成痛苦。其確切病因目前不清楚,與父母性格遺傳、童年的不良遭遇、生活環境影響等相關。治療方面主要為認知心理與行為治療。
4 怎么都改不掉的“完美主義”
徐先生自小就品學兼優,一路順風順水地上了名校,工作后兢兢業業,深得領導賞識。
但徐先生自己知道,他有一個想改卻怎么也改不掉的“壞毛病”,做學生時不允許作業上有污點,否則整頁重抄;工作中對下屬不敢放手,安排他人做的事情之后還要詢問檢查,給同事的感覺是“不信任”;尤其是自身的潔癖更是讓他“煩心透了”,出差住賓館,要帶全套的洗漱物品,包括浴巾、被單,晚上洗澡,次日早上再洗一次然后換洗內衣褲,擔心“之前不知什么人住的,萬一被套里有病原菌咋辦?”出差回家后所有的衣服都要洗滌一遍,妻子好給他開玩笑地說“有病”。
無奈之下,徐先生決定求助心理專家。趙后鋒主任給出的診斷結論:徐先生的心理問題屬于強迫性人格的范疇。
強迫性人格(障礙)有其特定的個性表現:最突出的就是“完美主義”,凡事要求“十全十美”。他們的性格特征是為人謹慎、墨守成規、缺乏通融和幽默感、太過理性;內心常常有明顯的沖突,徘徊于服從與反抗、控制或爆發兩種極端。他們常常對自己、對別人要求很高,結果總是批評別人不好,懷疑和否定自我,缺乏自信心,常因此而無法接受自己強烈矛盾的內心沖動欲望而崩潰,現代社會競爭之激烈造成心理壓力過大、情緒長久地處在緊張狀態發展為強迫癥。
強迫性人格的改善主要通過認知心理與行為矯正:所謂順其自然,任何事情聽其自然,該咋辦就咋辦,做完就不再想它,不再評價它,如好像有東西忘了帶就別帶它好了,擔心門沒鎖好就沒鎖好算了,東西沒收拾干凈就臟著亂著唄。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毛病”會慢慢減輕或消除。如果自己實在搞不定,那就求助專家好了。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